从数据来看,兰州是缺水的。
2014年,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150立方米的33%。
而黄河兰州段年过境流量为329亿立方米,而国家分配给甘肃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量只有约30亿立方米。
而实际上,兰州并非资源性缺水城市,而属于结构性缺水。
也就是说,在兰州局部呈现出来的缺水现象并不是因为水源匮乏、水量不足所致,而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生产、生活用水方式导致水资源得不到均衡配置,使得局部地区或某些领域水资源吃紧;而在另一些地方,水资源利用方面却存在着惊人的浪费,比如在城市中心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对水的浪费仍然十分严重。
兰州的缺水既与人为因素有关,同时也存在着特殊地域限制的原因。
东西长而南北狭窄的地形使不少用水群体远离黄河河道,而南北高山尤其是依山而建的建筑物由于地势较高,更增加了取水用水难度,使其成为城市边缘的缺水群体。
兰州被称为缺水城市,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制约,使城市整体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然环境呈现干旱少雨的基本特征。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供水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局部地区供水不平衡,水量小、水压低,例如兰州周边高坪地区、和平地区、雁滩地区、榆中高新开发区都属于发展型缺水,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较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类型的缺水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水利设施和管网的建设,使其能够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满足市民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对废水的循环再利用,让企业及个人养成自觉的节约用水、废水利用习惯。
再讲一个历史故事。
国·民·党1942年曾考虑“迁都”兰州,但因兰州缺水而打消了念头。
1942年春天,蒋·经·国、蒋·纬·国兄弟赴西北考察。
《蒋·经·国传》中说,蒋·经·国此行与接替盛·世·才出任新·疆·省主席有着密切关联。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为“迁都”兰州进行的考察论证。
兰州《地方文献志》中选录了蒋·经·国《伟大的西北》有关兰州的部分。
《伟大的西北》记述,当时蒋·经·国就住在兰州城中最好的宾馆——励志社(今兰州市委院内西南隅),他们喝的是黄河水,很浑浊,要放入些许白矾,搅拌后,稍许即可澄清,烧开后饮用,是甜的。
而洗脸水则直接汲自院内的水井,很清澈,但因含有微量盐碱,洗时不太舒服。
同时,蒋·经·国看到兰州四围群山干枯,认为兰州缺水是个大问题,迁都兰州的计划并不实际。
其他困难还在其次,水的问题不好解决。
其后,蒋·介·石又来兰州等地视察,看到水是个大问题,迁都兰州的计划就搁浅了。
最后,放一张兰州美图,还是挺漂亮的。
在中国都有这个现象,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都本地人很穷困,资源都被掠夺了,留下的只有污染,只有行政地区才会富足,水也是资源的一种。
山西煤老板很富,山西人就不是跟富裕,东三省钢铁煤矿树木很多,当地人却很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