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
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
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我国的天府之国指的是哪里?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四川是盆地.古时几乎与外界隔绝.但因其独特地貌.在农耕社会能自给自足.人杰地灵.俨然就是天然国度
我觉的首先地理位置上,四面环山,三峡出口是顺流而下,西边龙门山脉和西南云贵高原阻隔少数民族入川道路,北边是羊肠小路。
几千年城破人之只有二次毁灭性战争,一次是公元1259年宋元战争,成吉思汗孙子蒙哥大汗在钓鱼城被石炮击中而亡,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另外一次就明亡清初的张献忠屠川,小农意识见钱眼开,见人就抢、前几天江口挖掘出一万二千件金绽银元文物,说明张献忠真抢了许多金银。
知府宁德功上任,城中成动物园,麋鹿乱奔,只好去阆中古城升堂。
以后没什么大的动荡。
秦昭襄时派李冰父子开凿治理都江堰,彻底为成都平原打造成“天府之国”立了不世之功。
天府之国出川走向九州之地、朝鲜、印度和中亚的是“蜀锦”,三国时是刘备与孙权的贺礼,也是曹丕后宫娘娘甄宓的的华服,就是当时奢侈品,好比“LV”与“古驰”。
所谓:十人绣三个月方能得一匹 、一寸之价值可比三斗金。
光绪年间,“成都有机房二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也是蜀锦“黄金时期”。
丞相诸葛亮设置“锦官”也使成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丝绸中心,也是“锦城”由来。
三色锦 随着古成都经济发展,也是漆器中心和治铁中心、成都成为古代五大城市,元代最早纸币“交子”诞生了。
也是经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过云贵两省到印度的茶马古道、穿三崃长江水道到南方最便利的“金融交易工具”。
三星堆遗址之青铜面具农业是“天府之国”在2300年农业文耕文化最要条件,有借天之水的都江堰。
在哪个没有化肥与机械年代,只有双手和耕牛,亩产有700—800斤水槄相对于原亩产300—400产量,简单是成都平原天赐之福。
到了现代,只有水稻之父袁隆平神手下才能亩产2017年亩产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的超级杂交稻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
2017年成都GDP总量13889.39亿,也是“天府之国”借助“一带一路”起飞的好翅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