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五班的时候,许三多把路修好了,班长老马却准备要走。
团部派人来调查修路的情况,战友们为了把能够,把老马挽留住,就要求许三多把修路的功劳让给班长。
此时的许木木,说了句旁白,他很羡慕老马,因为有很多朋友都在为他着想,而自己却没有人能够给予理解和安慰。
他渴望朋友,渴望关心,但是像自己这种打小受人欺辱的主,奢谈这一切。
一个弱者的自卑,想要被理解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
后来,许木木消灭了本剧的女主,有了心理阴影,有了退伍的打算。
袁朗给他安排了一个月的假,这个时候,战友们送许三多,把自己最贵的东西都拿出来,还标榜上价格让他知道。
此时的许木木,已经获得了友情。
是一个强者,一个靠自身拼搏,获得尊重的木头嘎达。
许三多回到了师侦营,见到了高连长。
以前的老战友热情款待,高成以羞辱成才为借口,来挽留许木木。
把成才与七连的梁子给解了,许三多也愿意继续呆下去。
小伙伴们,赶紧围住他。
这份友谊,木木获得的真不容易。
三多的家里出事了事,一大帮战友过来安慰。
甘小宁更是开车送他到车站,战友们一路呵护关怀,尤其是木木在火车上愁眉不展,小宁竟然在那么大的月台上,不顾自己的形象,耍起宝来。
从无人关心,渴望关怀,到一路被挽留,被呵护。
木木的这条路走得很长,也很有意义。
电视剧,也从侧面的友情,反映着木木一步步走向强大。
这些动人的剧情细节,让人咂摸细品,感到很温馨踏实。
《士兵突击》和《潜伏》大概是我刷得最多的电视剧,在我还可以心无旁骛地看电视剧的时候,感慨一下先。
《士兵突击》之所以感动我,且让我一再地回味,就因为这部剧虽然写的是军旅题材,但其实是整个社会的缩小版,但是又比社会的大染缸环境中多了许多纯粹的东西。
1、《士兵突击》为何称为经典?在这一个讲许三多“成长”为兵王的故事主线中,穿插很多矛盾的元素,人生的选择和岔路口、命运和努力、挫折和重生、大智若愚和天生聪颖等等,然后再通过许三多和战友的经历、遭遇,一一给出了矛盾最终解决的方式。
也许,很多人会吐槽,会有不真实和美化的地方,但是,《士兵突击》的本义原也不是真实地还原部队生活,而是为了借部队的背景,讲人的成长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士兵突击》播出以后,就引发了“当兵潮”。
因为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更不知道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怎样的。
但是《士兵突击》的出现,激发的是我们内心对于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就有了一个现实注解。
激情、热血、忠诚、友谊和蝶变,这些成长中的要素是共通的,这也是许三多艺术形象的意义所在。
2、我们为何而感动?许三多的形象,如果用另一个文学形象来类比,我认为《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很合适。
两个人相似在人物塑造的气质上,大智若愚、憨厚忠诚,郭靖最后被评价为“侠之大者”,许三多成长为“一代兵王”。
在他们的身边,又都有一个参照人物,成才和杨康。
这两人显然更聪明,更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也被人认为更容易成大业。
但是时间证明了,自以为聪明,是人成长路上最大的障碍。
因此,尽管故事纷繁复杂,有众多的人物,有众多的情节线,但是《士兵突击》一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我们骨子里对于儒家思想仁智礼信义的认同。
所以,当一个父亲口中的“龟儿子”一路成长,而且绝对称不上是轻松的人生经历,感动我们的,是这个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设,以及这个人设所寄托的我们心底最纯净的东西。
3、再谈谈感动的情节。
值得说的情节和细节很多,我就重点谈两个。
第一个是父亲来部队看许三多。
这时候的父亲的观念已经转变了,以前一门心思想把儿子送去当兵,是因为当兵是个出路,能给家里省费用。
但是时过境迁,家庭富裕了之后,三多的父亲就觉得三多不如回来帮家里干活挣钱。
基于这样的背景,三多和他的战友,对于父亲是尴尬的。
因为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仅蛊惑了人的思想,还波及到了部队,改革自然也就势在必行。
这时候的三多和战友也在经历内心的挣扎,但是,他还是想留在部队,部队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三多的战友,为了不让老父亲坚持带三多离开部队,就是拼了命地哄他开心,甚至不惜违反规定,带他坐坦克等等。
那种表面的祥和欢乐之下,是两代人之间、甚至是两种思想之间的碰撞和博弈,但是又小心翼翼的。
让我感动的是,明明立场不同,却要一同演这场戏,就是因为暂时的困难或者困惑,依然蒙蔽不了的就是人内心的一种期望。
最终,父亲走了,把三多留在了部队,不如说留下的是希望。
第二个是许三多因为参加任务见识了生死之后抑郁了。
当三多成为特种兵了,再也没有把他当傻子了,甚至在他身上找到了解决自己困惑的答案。
许三多却因为执行任务而“病”了。
我曾一度不太理解这个情节,这么浓墨重彩地来描写这一段,感觉许三多可以消沉一段时间,然后应该迅速地站起来,而不应该是这样的,让所有人都跟着费心,但是逐渐地就懂了。
许三多是因为敌人死在了面前,心灵上受到了极大地创伤。
但是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呢?因为生命的消逝和许三多的本性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一开始,许三多在班长征兵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看杀猪因为心里不舒服、骗成才自己害怕是因为不想他没完没了,这是什么呢,就是人心底的善,大善,体贴别人。
当许三多一路奔跑、向前、向前,坚持再坚持,最后发现,就是为了去杀人,这其实与善是冲突的。
真正的善是什么人?这在许三多心里有了新的困惑。
所以,他需要时间,他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一下活着的滋味,跳出去,才能再走进自己的内心,找到心灵最终的归宿,再达成和解。
因为,最终,他懂得了,善良必须有立场,也必须有锋芒。
这样一来,成长有痛、有挫折,才会更坚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