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也不可能速成,只有靠教师更新观念,把教会学生变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使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善于探究,这正是个性化作文追求的主旨。
[关键词]:农村; 作文; 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为了写好作文,师生们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症结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学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器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故而作文训练难度大,尤其对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储存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更困难。
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从如下几点入手一、 从朗读课文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
巩固和发展读不仅能获取写作知识,还能用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断断续续、表达内容不完整。
那么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口头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会读、读准、读流利,而且我们还一边指导学生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地结合阅读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断使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或阅读教材中感知不同场合人物的语言变化。
并要求反反复复做到这样的朗读训练、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大胆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逐渐提高表达内容就会变得完整和连贯。
因为只有使学生口头表达通顺完整后,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自己就感觉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语句通顺、内容完整。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
二、 从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
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比较零碎的东西根据顺序连起来,了解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自己看到的、组织起来的东西顺序地表达出来,写出来。
如:在小学教材二年级中有一篇《美丽的公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教材,“公鸡”学生随时可见,张口就可以说出它的摸样来。
但是我们要求学生把它生动、形象,有条理完整地说、写出来那就困难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把几幅小图画的含意连起来说出整个故事。
就这样图文结合、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意,说出的内容就不仅会完整、也能具体而有条理了,那既然能说出来了,写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我们要注重直观教学法,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图必须要简单、容易懂、常见,这样便于观察,为学生所喜爱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地投入学习,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文的效果。
三、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要求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
因此要教会学生写出有实在的内容、又有真实的感受和让人看后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首先,指导学生主动地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写作文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很多,不愿积累,下笔困难。
对于这种现象,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多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勤积累、多记录、善思考。
比如:在写《我的家乡》一题,在写之前要让学生多渠道来完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物产特色,人文景观等。
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查找资料,和自己长期的观察了解,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生动记实的材料,并用笔记录下来,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很大的帮助。
所以,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然后把体验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复体会,,最后转化成可储存的信息置放于大脑中,这种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育。
接下来,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心态问题,也就是学生主动与被动的问题。
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较敏锐,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但作为语文老师,就得提醒和鼓励学生有一定的材料筛选能力,也就是教学生选择独特的、难忘的、有价值的材料。
积累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生活的片段,一个村庄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种稍瞬即逝的灵感,一个没有做完的美梦,还可以是一首没有写完的歌……把它们纳入个人的“生活仓库”储存起来,这对将来的写作会有积极地帮助。
积累要是很空泛,学生将失去信心。
因此,作为作文指导老师,在班级里要定期开展“积累生活素材比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积累的激情,使学生能彼此分享积累成果,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这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容易拓宽他们心灵思考的尺度,因此,学生会由不愿意留心观察到主动地用心思考。
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不用这么麻烦,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词语只要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
这是不良的做法,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因文章由字、词、句组成,这些词句按词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过度。
因此,要学好语文知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家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地提高。
四、 通过进行模仿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文能力,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进行模仿训练。
模仿性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包括词、句、标题立意、范文章法、表达手法、语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从而过度到独创性,创造性的写作。
所以模仿是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发展中一个承上(可作范文)启下(独立写作)的过度阶段。
同时也是小学生从积累到创造的桥梁,它可以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而达到会独立写作文。
写作文我认为模仿训练也应该注重的,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
“古人作文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小学生开始写作时,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造的成份很小,但随着年级升高,练习的次数增多,自己创造性的东西相对增多起来了,模仿性也就逐渐减少,从而我们得知“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的启发,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学生怕写作文,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一谈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写什么好,二写起作文也没素材,三自己的写作技能低.因此,教师在作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厌烦作文的种种原因,克服写作的消极因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积极参与写作. 那么是什么伤害了学生,作文伤害了学生的什么? 首先,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使作文变得毫无生趣,命题的交叉更使学生显得捉襟见肘,理屈词穷,这说明,作文同样排斥题海战术。
其次,作文传达的是学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欲望,这才是学生作文的动机和目的,但作文教学中过高的要求与过低的评价,漠视或否定了学生自我表白的价值,使学生的交流成为没有回音的“说话”。
再次,纯粹个人的、隐私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被公开化,把学生个人的情感错误地等同于普遍的情感而加以示范,作文教学中的惩罚性行为和教师观念的强迫性灌输等都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毁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口舌,封闭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使学生逐步走向消极被动,成为作文的苦役。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究,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苦痛的疗治。
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鼓励,少批评.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写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观察 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参与自主写作,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学生生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做到观察时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材料.那么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特点,有选择地有组织材料.这样,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三、尊重学生 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学习谦虚地对待学生,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老师并不是事事通,更不是真理的标准,相对于无知,老师并没有走出去多远,就学科而言也是这样。
学习谦虚就是学习倾听,这会极大地缓解师生之间知识上、人格上、心理上的对立,使自己成为师生对话中真实的、真诚的、值得信赖的部分。
第四、加强训练 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合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我们怎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呢?那就关系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要不要给一年级的孩子报作文辅导班,报的话几年级报比较合适?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是十分上心的,现在就在考虑娃娃将来的作文问题。
我去年带的一年级语文,现在刚刚二年级。
根据我的经验,一年级没有任何报作文辅导班的必要。
1.一年级,首先是识字和培养各种习惯为主。
课堂上,老师会教授识字的方法。
家长跟着老师的方法走,让孩子大量识字。
其次,是各种习惯,比如听课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等。
这些习惯都是日复一日逐渐养成的,有了好的习惯,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将来都会很轻松。
2.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文是每个孩子后面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从一年级开始加入作文基础的夯实,是有必要的。
但是,并不需要报辅导班。
我作为语文老师,是这样做的。
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就让学生看图说话。
在课堂上,遇到相关句子,让孩子仿说。
尽量让孩子把学过的字词用到自己的语句里。
另外,每周拿一节语文课专门讲看图写话。
每天早上晨诵诗歌。
每天的作业里,有一项口头说话的作业,老师进行指导。
像这些细节,是无法在辅导班里完成的。
3.单纯地去作文辅导班,容易让这么小的孩子模式化,从而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为了提高孩子将来的作文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要做的,就是大量识字,为海量阅读打下基础。
并在平时注意观察,注意思考,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逐步逐步地形成语感,从而会写文章。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每天的坚持,这不是一周上一两次辅导班能解决的。
作为家长,会想到这个问题,证明是担心孩子作文跟不上,或者说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想要正常的输出,必须有大量的输入,写作,不管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大人,其实都是一样的。
想要孩子写出好的作文,那日常的积累必不可少。
1.阅读经典好书,让孩子形成阅读的好习惯,孩子对文章有了欣赏力,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文章,慢慢的输入会引起质变。
2.平时节假日让孩子多出去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的多了,孩子心中的积累也就多了,接触大自然景象,也可以开发孩子的感知。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中,尹建莉老师就曾经举例,她家的孩子,因为阅读大量经典书籍,孩子在写作文上,从来没有发愁过,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欣赏力,写出的文章自成美感。
4.写作辅导班要不要参加,这个我觉得不是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如果说参加了写作班,孩子写作文有提高,那是好事情,如果还有反效果,让孩子更加不喜欢写作文,那就得不偿失。
5.从兴趣入手,让孩子从心底喜欢阅读和写作,可能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