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首先大家读一下《中国书法大字典》的编纂说明:“......所收名家书迹中过大之字,有时予以缩小而加注:(缩)字样。
其中云峰山摩崖刻石、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瘗鹤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石门颂、西狭颂、夏承碑等之字,凡不满二栏者均应加注缩字。
又大量明清、近人书迹,一般选自条幅、对联等,均已缩小而未加注,特此说明。
此外,这类书迹,以及原为白底黑字之帖,如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均已翻转成黑底白字,使版面统一美观......”可见,《大典》所选的经典都是经过缩放的,所以因出处不同,字径悬殊极大,所以经过缩放后字径也不尽统一,呈现“有大有小”的现象。
另外就是黑白问题,大致是这样的,但凡选用碑石拓片或白底黑字之帖,编辑成典就是黑底白字,白底黑字是从墨迹中选择的范字。
书法字典,和通常的字典不一样。
它是专门的书法工具书,融汇了众多书法家的字体,所以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是墨迹,有的是拓本。
中国书法大字典,它的作用是帮助书法学习者了解各家各派,各种字体的写法。
着重点在字的书写方法上。
标注的是某个字有哪些人写过,字的出处在什么书法作品当中。
并不涉及到字意解释。
因为书法作品本身的字有大小之别,行书,草书,楷书等等,为了使大家在学习临摹中更清楚的知道原来字帖中的大小掌握学习。
书法中的大小用笔并不相同。
如果把它印成大小相等的字,本来是小楷,放大成中楷,字虽然放大了,但笔法仍然是小楷的。
若按照这样的字去写,就会很疏散。
而大字缩小后,因大字的浑厚用笔原因,按大字的笔法来写小字就会很凝重。
至于墨字和白字,墨迹本的字就是黑色的,而碑刻拓片上的字,就是黑底白字。
根据采集的版本出处,决定了呈现出来的颜色。
中国书法大字典是以历史上的名家所写的字集中在一起。
突出的是字形体态美。
明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