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大圣悟空又给我出题目了,题目是“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超越了王羲之吗?王献之的艺术观为后世提供了什么思路?”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在王羲之作古之后,有一次谢安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王献之回答说:”故当胜。
“,由此可知,王献之自视极高,自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其父王羲之了。
而在我看来,王献之的书法水平、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都还没能超过王羲之。
但王献之在王羲之的书法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这是不争历史事实。
至于王献之的艺术观是指什么艺术观,提问者没明示。
以我个人的认识水平,是这样理解的,张怀瓘在《书断》行书篇中有一段记载说:“献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
合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
‘“,这恐怕是表达王献之的艺术观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王献之,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了新体,即所谓”一笔书“的连绵草法,为后世的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形成以及颜真卿行书风格的形成都提供了积极的思路。
其中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和《中秋帖》对后世行草书的影响最大,而《洛神赋十三行》小楷帖对后世小楷书的影响最大,由于王献之小楷是对王羲之小楷书的改革,这种改革的精神也就启迪了后来的傅山、刘墉、黄道周等书家小楷风格各具的导源。
我认为王献之和王羲之父子已形成一个独特二王书法体系,是一个不可被分割的整体,他们父子二人已经是魏晋书风的杰出代表人物。
以下发几张二王的珍稀书法图片供大家欣赏,如您喜欢请为我点赞,谢谢!以上是王羲之的《姨母帖》以上是王羲之的《行穰帖》以上是王羲之的《初月帖》局部以上是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王献之书法翻墨本局部以上是王献之的《兰草帖》
王献之如其父亲王羲之一样,在书法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甚至在唐代以前,其影响还超过了王羲之。
只是由于唐太宗更喜欢王羲之的书法,王献之的名声渐渐湮没于父亲的名声之下。
青少年时,王献之在父亲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历史上留下了关于王羲之告诉王献之要写干十八缸水,王献之写字王羲之从背后猛抽毛笔等故事,反应了王羲之对王献之的教导。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与几个哥哥相比,王献之志存高远。
在跟父亲学习书法的同时,他还学习张芝的草书,变王羲之的草书字字独立为字间相连较多,变王羲之内擫的笔法为外拓的笔法,反应出王献之不因循守旧而勇于开拓的精神。
所以在唐以前的一两百年里,王献之在书法上的影响力,实际上是大于父亲的。
宋朝的米芾十分推崇王献之而非王羲之。
但这只能说,王氏父子在书法成就上,各有千秋,父子俩同时奠定了中国书法审美的基础,二王声名冠千年,至今尚为后人传。
所以在书法学习上,我们既要遵从传统,又要向王献之那样,不因循守旧,勇于探索,有所创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