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白帝城。
其实,刘备也不是病逝在白帝城的,说实话,刘备的死是被活活气死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刘备的悲剧和“作”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刘备起兵数十年,一直没有太大势力。
他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说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
请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诸葛亮给刘备定下的策略是三分天下,让刘备先取荆州,之后取益州,最后就是统一天下。
刘备也是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步骤来实施的。
赤壁之战,刘备将荆州占据,之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顺利拿下益州。
然而,此时一系列变故,让刘备不再奉行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策略了。
汉中之战,可以说是刘备的巅峰,他在将曹 *** 击败之后,实力如日中天。
然而,这种喜悦的背后,却是关羽和张飞相继被杀害。
之后,刘备对东吴恨之入骨,决定讨伐东吴。
刘备进攻东吴的过程中,前期是比较顺利的,可是当他遇到陆逊的时候,正是酷暑之际,刘备为了让士兵整顿,将士兵安排在森林之中,之后陆逊一把大火,将刘备的兵马烧的一干二净。
于是就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悲剧。
刘备在白帝城没过多长时间就病逝啦。
临终前,他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当皇帝,可是诸葛亮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他知道刘备是在试探自己,所以,诸葛亮一直奉行自己三分天下的策略,和东吴合作,之后出师北伐曹魏,试图一统天下。
这是笔者对刘备一生的简单描述。
从刘备的一生来看,刘备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必须有谋臣来帮助,如果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帮助他,刘备取得胜利的机率会小很多。
而白帝城被活活气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刘备失败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然,我们不否认草根出身的刘备的功劳,虽然他是皇族后裔,但是这个身份并没有帮助他太多,然而,刘备能够从底层成为一个国家的皇帝,这一点也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对于刘备这个人想必读者朋友有自己的看法笔者没有太多资格去评价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如果读者朋友对刘备另有高见欢迎评论区分享交流
历史上的今天,刘备病逝白帝城,谈谈您对此人的看法?刘备是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
如果说《三国演义》带有演义、戏说的成份,《三国志》等史书是更加注重于历史真实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刘备是一个值得肯定和尊敬的豪杰之士、仁义之君。
刘备生平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公元223年6月10日,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惠陵。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越挫越勇。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刘备从小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起兵后,也一直不顺。
二十三岁因讨伐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县尉,但因不满,捆绑鞭打督邮不得不逃亡。
后当了高唐县令,又被黄巾军打败,只好投靠公孙瓒。
陶谦病故,让他代理徐州,又被吕布驱逐,走投无路又投靠曹 *** ,后面还投靠过袁绍和刘表。
总之,在赤壁战胜曹 *** 之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但他没有怨言,不抛弃不放弃,一路隐忍,屡败屡战。
最后终于问鼎三国,成为一代帝王。
求贤若渴。
任何时候,人才是关乎成败胜衰的关键。
三国纷争,豪杰争雄,正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
当初,刘备只是一个没落皇族的后代,没有什么大背景,也并不强大,但他以他的品德、诚意招贤纳士。
“三顾茅庐”请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终身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世人皆知。
刘备的求贤若渴还表现在他与徐庶的关系上,当时,曹 *** 非常想得到刘备帐下谋士徐庶,便把他母亲捉住,迫使徐庶来投奔自己。
刘备也对徐庶依依不舍,不忍放行,但仁义的刘备怕徐庶因为自己而失去了母亲,最终还是流着泪把他送走。
他对待手下的人都非常的好,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能够招纳到非常多贤能人的原因。
以德服人。
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袁绍对刘备也有这样一个评价:“刘玄德弘雅有信义”。
流传至今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刘备临死前教育他的儿子刘禅说的。
有一个故事,刘备当平原相时,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
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正因为如此,除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也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
而刘备呢,不但一无所有,而且很长时间看不到希望。
然而,两个人却一直死心塌地跟他,忠贞不渝,至死不悔。
还有从其他人对刘备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德行。
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 *** ,曹 *** 让他做豫州牧,表他为左将军;刘备被曹 *** 打败,投靠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倾心敬重”。
在当时,袁绍和曹 *** 可是最牛的人。
对于刘备这样一个四处求人的人,所到之处都备受欢迎。
综上所述,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刘备是一个值得肯定和尊敬的豪杰之士、仁义之君。
“我是常长话古今,持续分享历史知识,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