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是写在孔府门上的一副对联,据考证,这是清代才子纪昀的作品。
不过,我们在纸面上看,这对联并没有什么毛病,仄起平收,对得很工整,上联夸孔府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孔府的兴盛;下联极力夸孔夫子的文章影响之大,这影响甚至是与天同老的。
但是,如果我们去了孔府真正地看一眼,就不难发现,这上面的字,竟然有两个错字!哪两个字写错了?一个是上联的“富”字,这个字上面少了个点;另一个是下联的“章”字,下面的“十”,一路捅破了中间的“日”。
难道是纪晓岚学艺不精,不小心暴露了薄弱的文化功底,直接给写错了?写错是不可能的,孔子的思想,在我国两千年发展历程中,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历来都是统治者定国、兴国的重要工具。
即便是凶残的元人,也多次拨款修缮孔庙。
历史上,这里曾多次被火烧毁,历朝历代加起来,累计对这里大修15次,中修超过30次,小修至少有百次,这里的神圣,不次于皇家的脸面,敢在这上面写错字,恐怕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这里最后一次失火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为了修复这个神圣的地方,前后花去了6年的时间。
作为雍正的继承人,乾隆当然不会容忍别人对此地亵渎,更何况他饱读诗书,学的也是孔孟之道,对联这种充作门脸的东西,如果真有错字,他一定是要干涉的。
所以,不存在写错的可能,必然是有别的原因。
其实,古代的文人,在写字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字上面有了变化,往往是要表达一种思想的。
那么,“富”少一点,究竟有什么讲究?纪晓岚在写这副对联的时候,想到了孔子后人传承两千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
其后人才子辈出,本身家族里也很富有。
在上联里写的就是这么意思,既极力盛赞孔府的富贵,但是又感觉这本身就是人们的共识,他再说一遍也没什么新意,于是就想到,孔家已经传承了这么久,以后也会继续传下去,所以他们的富贵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聪明的他就把富字上面的点给去掉了。
意思就说“富贵永远没有顶点”。
这就是拍马屁之言了,说孔家会用永远昌盛下去。
“章”字又是何解?章,就是文章的意思,下联也是在夸人家的文章。
当然,我们知道他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章,流传下来的,是其弟子总结的他的思想。
他想夸的,其实是文章里思想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很难表达,于是他就直接把下面的“十”给捅了上去,意思说:这文章太厉害,能够破日冲天!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揣测,具体什么意思,纪晓岚没有对此做过解释,并且,这幅对联究竟是不是他写的也是个疑问,只是通过考证,最可能是他写上去的而已。
究竟其中什么意思,这真的要自由发挥了。
孔府门前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据史料考证,这副赞扬孔子功德的作品,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著。
纪晓岚的才行那是被捧上神坛的,按理来说无论是书法作品的磅礴大气还是对联的工整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后人的眼里这副对联却出现了两个错别字。
对联中,上联的“富”字无缘无故少了一点,而下联的“章”字最后一竖却破“日”而出。
若是其他平常之辈所写,出错字的几率倒是很大。
但是这副对联是纪晓岚所著,而且还从清朝一直被标榜到现在,所以写错的几率几乎为零。
而查阅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规则,“富和章”都没有这般的缺胳膊短腿或者画蛇添足,可偏偏纪晓岚是不可能犯如此粗心的书写错误,所以可以推测这副对联纪晓岚是有意而为之。
古人有避讳之说,避讳父母的字或者是君王的名字,通常会换一种字来代替,或者是故意在相同的字上减少笔画,但是观察清朝历史,这两个字并没有触及到清朝某位君主的忌讳。
所以排除这一条,那就是纪晓岚本人想要借机做些什么。
因为是题在孔府门前,博学多才如纪晓岚也不敢说文学造诣能比得上孔子他老先生,自然纪晓岚无意之间便会流露出对孔子的膜拜之情。
正如这两个字,“富”字少一点寓意孔子“富贵无头”,“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寓意“文章通天”,这完全是在借机高捧孔子。
当然,这也算是古人所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倒是不足为奇。
其次孔子乃是纪晓岚敬佩之人,纪晓岚以“富贵无头、文章冲天”来借喻孔子,可不是也表达自己的宏伟志气。
所以既然这首诗既是歌颂孔子功德,又是借此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又怎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错别字呢?其次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其实出现过“富”字少一点,“章”字一竖冲日的情况,只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摒弃而已。
这种写法为俗体字写法,在《宋四家书法字典》中曾经有15个“富”字,其中八个都是少了一点。
可见在当时这种写法在文人之中是极其推崇的。
虽是在今日看来像是错别字,但是在古代却是文人之中标新立异的一种书法体。
何况,乾隆皇帝爱慕汉文化,虽然说书法造诣不行,但是对待一些字体的写法也是了解的,其中对待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也是礼遇有加。
纪晓岚能够写出这副作品,想必乾隆皇帝也是知晓的,想必当时的纪晓岚也是多加解释了一番。
乾隆皇帝对待这两个堂而皇之的错别字都没有说什么,底下人自然是不敢妄加评论,自然这两个字也就能够流传下来,直至今日都没有人废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