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设置了史官。
《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
商周时代,甲骨文中有“作册”、“史”、“尹”等字。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即史的初义是指古代记事之官吏,即史官。
金文有“作册内史”、“作册尹”的记录。
据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作册”和“内史”是同样的官职,其长官称“尹”,都是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史官。
《周礼·春官》记载周王室设有五史。
(一)大史 职位很高。
新王登基,大史参加策命典礼。
王为国家大事有时还会访问大史。
如《国语·晋语》载胥臣曰:“文王访于辛、尹(辛甲、尹佚,二人皆周大史)。
”有时大史还命令百官规诫王的缺点,如《左传》襄公四年载:“魏绛曰: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箴王缺。
”此外,大史还掌记录时事,保管文书等。
(二)小史 秩卑,金毓黻说:在古代史籍中一般称之为“史”。
《周礼》云:“凡国事用礼法时,佐大史,掌其小事。
”(三)内史其秩最尊。
《周礼》说内史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掌书王命。
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王命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有时,内史还奉王命出使诸侯国,《左传》僖公十六年载:“周内史叔兴骋于宋。
”(四)外史 秩卑,《周礼》云其职务是“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五)御史秩卑,又一名柱下史。
其职务是掌管图书等。
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左氏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哪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书,是谁写的?我国最早历史书是《左传》,是原名《左氏春秋》。
为春秋未年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体,详实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历史书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散文体典范,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史书。
《左传》按年代格式体编事运作,是史书中是叙事详细,讲解清楚,按先后年代体史书。
共三十五卷。
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
有精华故事《曹刿论战》,宋楚楚泓之战的详细描述。
我们平常用得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居安思危。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次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渭不朽。
临涣是不忘国,忠也。
未大必折,尾大不掉。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我怨。
无德而禄殃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羿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福祸无门唯人所召。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树德莫如滋,去疫莫如尽。
从善如流等名言都是出自左传。
它是参照《春秋》,编成为散文体之祖的史书对开拓智慧,增多知识,陶冶情 *** ,学会做人专心做事,坚持学习,懂得事情有着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真诚待人,互不欺诈,要树立德行,勇敢创业,总结学说是人生永不放弃的事业,更不要忘了爱国作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春秋未期鲁国人。
是和孔子一起于多次如观书《周史》的世代为史官家族传人。
知识渊搏,品德高尚,孔丘也会感到学问少,而羞耻的人。
有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小。
《左传》以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聘问,会盟,征伐,婚丧夺弑记录,记录了周王室衰弱,诸候争霸的历史。
对当时风俗,民族关系,思想观念,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历法时令,大小事非。
多有记述和评论。
是改变流水帐似《尚书》《春秋》之后,并《史记》《汉书》之先的重要经典,有叙事之工,文采之富。
即以史论评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干古之书当然史学巨著,也是文学著作。
记录战争全貌,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有诗歌美言,辞蕴转情深入描写入真入理入象。
是中国最早优秀史书,其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中国最早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集,有故事情节化,人物立体化,场面细微化,叙事哲理化的文学艺术美。
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名言干古。
我认为中国的第一部史书是《史记》,司马迁著。
司马迁作《史记》之前,虽有《三坟》《五典》《尚书》《礼记》等书,但这些书籍不是系统的记载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