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颗粒直径在0.05~2毫米,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
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
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
碎屑常见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白云石、鲕绿泥石、绿泥石等。
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
常见胶结物有硅质和碳酸盐质胶结;杂基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更细的黏土或粉砂质物。
长石石英砂岩属于哪一类岩石石英岩与石英岩玉在外表上怎么区分,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外观颗粒大小的呈现,石英岩结构粗大,肉眼可见。
石英质玉如黄龙玉,玛瑙,玉髓,水晶等等可见肉质细腻,几乎看不到颗粒,同时有油质感或腊质感。
其次在密度上硬度上有明显区别,石英质玉密度大,硬度高,手感易区分。
提供这两个简单区别的办法,同时分享我的三块石头,希望能帮到你。
石英岩和石英岩玉外表面上确实不好分。
这还要从“玉”的定义来说,实质上是一个石头和玉的区别。
玉,也是石头,可是什么样的石头能才能被称为“玉”呢。
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某种石头的名字里面带个“玉”字它就能称作玉石的,比如巴玉,汉白玉等等,它们仅仅是一种建筑装饰材料。
或者有些石头它的名字里面没有带“玉”这个字,这块石头它就不是玉。
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重点研究古代玉器,玉文化的杨伯达先生指出:玉石文化始于寻找适于制器材料的活动。
在破材制器及其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玉与石的物理性能有所不同,如玉石坚韧耐用,适于打制缝纫工具,因而被重视起来,这是玉、石分化的第一步。
同时,人们又认识到玉材鲜艳的色彩及其细腻而温润的质地等特有的美。
美是玉石第一次从石分化的伴生条件,也是一种及其重要的标准。
有了美与丑的不同标准,便将玉、石分离固定下来,促使玉与石的功能分化,由物质功能分化,即物质功利性上升为精神效能性的一个崭新阶段,从而使得在玉制品中,除了玉工具之外,还出现了玉饰件。
特别是视玉为美,这是远古人对玉的物理性能获得明确认识后,其玉石观的一次升华,这种升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十分重要。
可以说它是中国玉文化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毋庸置疑,玉器与石器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古人对玉与石的材质的逐步认识,对玉器加工技术的日益改进,对玉器功能作用的不断扩充和发展。
“玉石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
《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那么什么样的石头是美石呢?首先,石头要能被大多数群众认为美。
不能是只有你认为美或者小范围的人认为美,这种美必须是公认的。
其次,石头制成的器物要美,石头再美也只是石头的美,而不是玉器之美。
再次,石头制成的器物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美,不止是表面的美,包括器物敲击时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确定的话有以下几项指标1,玉要呈现出一定的透明度2,玉要有一定的硬度,标准是5(铁的硬度),如果用硬度5的铁器很容易在其上划出痕迹,很难让人们公认它是玉石。
轻易能在玉器上留下划痕,就算名字中带个玉字,也只能做建筑装饰材料。
3,制成的器物要有晶莹圆润的感觉4,制成的玉器互相碰撞或者轻轻敲击时能发出清脆而悠扬悦耳的声音。
密度和内部颗粒结构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指标,比如和田玉也有颗粒比较粗的,而且密度也有浮动,有些不是玉的石头密度比和田玉还大,所以不能作为衡量是否是玉石的指标。
石英岩判断是不是玉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用成品互相轻轻敲击听他们声音是不是悦耳,有没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有些石英岩矿中确实能开采出来品质达到石英岩玉标准的矿石,这种品质的矿石和跟他一同开采出的不是石英岩玉的矿石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只能通过敲击产生的声音的区别来分辨玉与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