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我国的文字在哪个时期发明

传说我国的文字在哪个时期发明,第1张

传说我国的文字在哪个时期发明 传说中国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仓颉仓颉也称苍颉,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但普遍认为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

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

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

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

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

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发明了文字中国的汉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我们无法考证汉字产生的最早时间,但能够回答发现的最早的汉字。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来自于商朝,距今已经3300年以上的历史,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

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相传17世31王,共延续500多年。

商朝的首都开始定于亳,也就是河南的商丘,后来迁址于殷,也就是今天河南的安阳。

安阳的商都遗址被称为”殷墟”。

自古以来,殷墟所在的安阳市小屯村村民,就陆续发现了一些出土的龟甲兽骨,老百姓把它们视为”龙骨”,磨碎了用来治病。

直到1899年,清朝有个金石学家叫王懿荣,他在治病时从这些龟甲兽骨上上发现有文字,也就是后来的甲骨文。

后来经过不断发掘,共出土或收集甲骨超过154600块。

此外,在河南和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这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华夏文字,当然夏朝及以前是否也已经发明和使用甲骨文,至今考古界尚未发现任何证据。

甲骨文是典型的象形字,成为汉字的最早渊源。

而”汉字”之称谓则跟”汉族”一样,起源于汉朝。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一种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强大基因的有力佐证。

传说中文字是黄帝时期仓颉发明的。

至于我国文字起源何时呢?老一辈的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认为,我国的文字产生于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

而后学术界有一种统一声音是:我国的文字萌芽于6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文字体系则在4000多年前夏朝中后期。

1899年,身为政府官员的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即殷墟)发现收集了1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甲骨片。

他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文字在商代使用的重要性,它记录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使用的字数和字体形态来看,这种文字业已形成体系。

我国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宜对甲骨文的定义是:“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段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

”殷商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等都要卜问神灵。

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

再有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

就成为甲骨文。

从1928年到如今,殷墟已进行了30次发掘。

共计获得甲骨文片30000余片。

国内已收藏甲骨共达16万余片,分散于全国26省市40多个城市中。

甲骨文记录商朝中后期大量史实。

具有极重要的史学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67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