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就是滨州市滨城区,我来告诉大家这个问题。
现在的滨州市前身是蒲台县城北黄河大坝边的小镇,名叫北镇,古时里兵营。
205国道经过这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惠民行署和淄博行署合并后专署机关从惠民县城迁张店。
此后,撤销了滨县合入惠民县,惠民县政府开始建设北镇并红陆续迁至北镇,同一时段北镇黄河大桥也在建设中。
七十年代初,随着黄河大桥的通车,北镇的交通中心地位突出,发展很快。
这时候为了方便管理,惠民专区和淄博专区又分设,惠民专署原则上迁回惠民县城,可是专署看上北镇,就和惠民县说专署先借你们的地方在北镇办公,等惠民建好专署就迁过去,你们再回北镇,专署就此落地北镇,后重设滨县,惠民县就再也没有回北镇的机会。
做为205国道横夸黄河的重要节点和专暑住地,北镇发展迅速,八十年代初设县级滨州市,九十年代撤地区改地级滨州市,这就是现在滨州市的来历。
从来历看,先有城市后有的滨州市名,城市因河而兴因路而兴,与海没有直接联系。
取名滨州其实有点免强,滨州自元代设立,治所在老滨县城,就是现在杜授田故居所在的地方,而北镇历史上属于蒲台县,是唐赛尔起义发生的地方,蒲台县撤销后,县城后被红卫兵毀坏,现在滨州市区南边蒲湖水库就是老蒲台县城地址。
滨县往东往北到渤海中间夹着沾化和利津两个地广人稀的县,历史上的北镇是因渡口和官道兴起的,不临海。
现在说滨州市区不沿海是不正确的,沾化县已经改成沾化区,也算沿海了,也有了滨州港,就是有点远。
这是我知道的滨州市历史演变,仓促写的,历史事件过程没有严格考证准确时间,见谅。
其实老滨县城的历史更精彩,也就是元代设的滨州的治所,古有凤凰城之说,古城建设的很有特色,可惜也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毁坏了,现在就剩下了一小段城墙。
在我国,但凡城市处在河流入海冲积平原处,且入海周边没有高山、丘陵存在,那这座城市基本不会建在海边,虽然沿海但却称不上沿海城市,滨州是这样,东营、潍坊是这样,甚至像天津、上海也是这样,只不过天津、上海这类大型城市,在近代的城市发展中,建成区不断向海洋延伸而已,如果单讲老城区,那这些城市与烟台、青岛这类纯沿海城市完全不同。
说白了,滨州市虽然北部有海,但靠海大部分是盐碱地,不但没有沙滩,更没有天然的丘陵落差,不具备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所以从贸易上来讲,滨州仍然属于内陆城市的范畴。
去过滨州沿海的人,可能很容易就发现一个现象,滨州北部靠海地区,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几乎没有村庄,而是一望无际的盐场,这些盐场充分利用海拔较低的地势落差,很容易就能将海水引入晒盐场。
这样的地形根本无法大规模建设城市,毕竟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凭空拔地而起,想要发展为城镇,要么处在交通要道,要么从传统农耕起源,而滨州北部显然这两方便都不占,所以从任何角度讲,滨州都不可能建在海边。
另外,我国所有城市中,一共有三个滨海镇,分别是台州温岭市滨海镇、唐山曹妃甸滨海镇、滨州沾化滨海镇,这三个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名称中带海,但镇中心皆不在海边,尤其是沾化滨海镇,距离海边25公里左右。
但滨海这个名称,从字面意思上就知道是位于海边的的意思,没错,沾化滨海镇以前就位于海边,只不过随着河流冲积平原一再向海洋扩展,原先的沿海地区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了沼泽地,再进一步变成盐碱地,然后慢慢变成陆地,最终表现为滨海镇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最后,说山东省沿海城市,大部分都把市区建在海边,主要是说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这四个城市,而这四个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市区有山,山地与海洋直接相交,不但塑造了沙滩,更塑造了海港,这一点滨州的地形地貌是无法比拟的,再延伸来讲,只要有黄河的过境存在,就不可能塑造出典型滨海城市。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