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二十四节气中:自雨水节气之后,降雨量会慢慢增多,在经过惊蛰、春分这两个节气就到了农历三月的清明节气(每月前十五天为一节、后十五天为-中气,严格地说清明是一个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也就是说春分节气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节气,这是处于北方天际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偏南15度的乙方。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到底是愚人节,还是清明节呢?每年都是很郁闷,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是这天去上坟.不是下雨就是刮风.简直郁闷到极点。
不下雨,咋成就一个了不起的诗(湿)人。
清明节不一定要下雨,但是雨水概率相对较高。
众所周知,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全国范围都会出现。
因为4月初处于早春时节,刚刚过去的冬天,以暖气团为主;即将到来的夏季,又以暖气团为主。
春季为冬夏之交,冷暖气团都很活跃,频繁互动,互相‘斗争’,导致天气有点变化无常。
在春季,经常会遇到早上出门还是艳阳高照,午后又飘起雨滴,这就是所谓的‘春天的天气像娃娃的脸’。
每年的清明节都在四月五日前后,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带来方便,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将会在大江南北徘徊,所以又有“春雨绵绵”的说法。
尽管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每年的清明节就一定会下雨。
由此可见,不是每年都“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清明时节不仅雨纷纷,而且天气变化多端,经常是正午时,还是阳光普照,有「暖风薰得游人醉」的感觉,可是,一到傍晚,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又像回到了冬天似地,感到寒冷。
所以有「春天出门须带三季衣」的说法,这对春天天气多变作了最恰当的比喻。
事实上,外出旅行也确实有此需要。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虽然它预示着天气回暖、花红柳绿,却也常常“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
杜牧所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植夫趣课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