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仅仅从字面上看,可能会觉得有点儿违和常识,我们过节在十五的日子太多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等,而气不过初一,这好像是说初一不要生气似的!这样理解的话,你就错了!“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这句俗语源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特发现和制定,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二十四节气歌如下图所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地球在黄道上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对应于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所达到的位置。
严格意义上来讲,二十四节气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十二节气是指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十二中气是指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
十二节气在阳历中的日子都在每月的开始几日,大多在4、5、6、7、8日,阴历的日子大多月底的三十到初一、初二、初三、初四.....远止初十,没有一个在农历十五,以收农历15以后的日子!十二中气在阳历中的日子大多在下旬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而阴历的日子在十五、十六、十七......,到廿六,廿七这些后半月的日子,而绝对不会到了月初的初一!所以,“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意思是在说,24节气中的节气不会落在农历的十五这一天,中气绝对不会落在农历初一这一天。
你翻开2019年的新日历看,24节气中的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就是这个样子的。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应该就是我国农历(阴阳合力)与阳历(太阳历)之间的契合吧!两种历法都迎合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而且都能适应农时,也永远不会把春节的日子过在炎炎夏日了!
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节与气指24节气,初一,十五指阴历的初一,十五。
话的意思是,每月的节气,在阴历看,节在前不会超于十五,气在后不会超过月尾落在下月初一上。
这句话在正常之下是对的,但凡事有例外,并不那么绝对。
24节气是:正月立春节,雨水气;二月惊蛰节,春分气;三月清明节,谷雨气;四月立夏节,小满气;五月芒种节,夏至气;六月小暑节,大暑气;七月立秋节,处暑气;八月白露节,秋分气;九月寒露节,霜降气;十月立冬节,小雪气;十一月大雪节,冬至气,十二月小寒节,大寒气。
一月一节一气,节前气后,正常之下是节不超于十五,多在初一到十五之间;气在十六至三十之间。
但因为24节气是按阳历太阳回归年来制定的,阴历的月是以月亮圆缺朔望来制定的,阳历月大31天,月小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阴历大月3O天,小月29天,阳历月,阴历月一年误差约11天。
节气在阳历月较固定,只差一两天,而在阴历月就差大了,但大,节不过十五,气不越初一,多是在这范围内,且也有例外的,因为阴历三年要置一闰月,十九年就要置七闰,在置闰月前后就会有特殊,特别是置闰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因为夏至前后节气用时比冬至前后节气用时差不多有一日之差,冬至前后节气用时不满15天,夏至前后节气超过15天,最多有超八九个时辰的,所以,在闰月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了。
比如,2017年闰六月,闰月最大特点,是无中气,闰月是只见节无气的,这年闰六月,立秋节就落在闰六月的十六日上,超于十五了,处暑气落在七月初二上,又超初一了。
正常之下,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对,在闰月后一两月内就有例外了,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节与气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用干支纪月时,以是节论而不以气论,即纪月干支要交了节才算。
纪年干支要交立春了才算,纪日以交子为准。
有人对历法,对干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常常就会弄错有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