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据说是羌人的后裔,具有悠久的文明史。
主要居住在云南一带,其中以普米族命名的自治县为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居住着大约80%的普米族人口,宁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等也有一定规模的普米族人居住。
作为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普米族和云南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者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民居、节日、风俗等都值得游客去旅游、探访、寻秘。
一、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普米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县,也是唯一一个以普米族命名的自治县。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兰坪县的通甸乡,是旅游者探访普米族文化的最佳地方。
其代表景区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罗古菁景区。
景区内丹霞地貌为主,主要景点是丹霞石景、高原牧场、百丈回音壁、姑娘山、母亲树等,最值得去探访的是情人坝,是普米族少男少女聚会的地方,最好的旅游节日是端午节,可以亲身体验和领略普米族的歌舞和节日习俗。
二、宁蒗县彝族自治县,也有普米族集中居住。
宁蒗县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宁蒗县的普米族人就居住在美丽的泸沽湖畔,男人腿上穿着宽大的裤子,女人头上盘着粗大的发辫,极具民族特色。
在泸沽湖除了品尝地道的泸沽湖清酒,还可以品尝普米族人最为喜欢的酥油茶就炒面美食。
有吃有喝有玩,是体验普米族风情的绝佳旅游目的地。
普米族是个很有信仰的民族,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还残存着对自然的崇拜。
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汗归)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难,保佑安康。
普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省内人口4.2万,属古氐羌的一支后裔,农耕为主,畜牧业发达,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丽江及维西、永胜等县。
元代是云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1253年,西番人随忽必烈南征大理国,于是大量西番人迁入云南滇西北一带,自此在云南生息繁衍,发展为今天云南的普米族。
降至明清,西番的分布更加广泛,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流域都有西番人居住。
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云南的西番人正式定名为普米族,四川境内的西番人则识别为藏族。
普米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部和北部两种方言。
由于与白、汉、彝、纳西、藏等民族杂居,多数普米族具有兼通三四种民族语言的本领。
普米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常使用汉文和藏文。
普米族人大多数信仰多神的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还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和道教。
普米族人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而各有其自称,云南省兰坪、丽江、永胜的自称“普英米”、宁蒗町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意思都是“白人”。
汉文史籍上称其为西番或巴苴。
普米族人原来居住在青藏高原,是青海、甘肃、四川边沿一带的游牧部落。
约在公元7世纪前他们迁徙到今四川西南部地区,是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并与汉族藏族等民族有密切来往。
元朝时,普米族的一支随蒙古军队进入云南省的滇西地区,并在那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