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年号?“年号”牵涉到“正统”问题,每个皇帝继位后就要改“年号”,也就是要“改正朔”,朔就是初一,“改正朔”就是“改朝换代”的代名词。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开始于汉武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建元元年是前140年,汉平帝的年号是“元始”,元始第一年是“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中国历史上年号最多的是唐高宗(李治)时期,有14个年号。
隋以前(包括隋朝)表达皇帝用“谥号”,唐到元用“庙号”称皇帝,明清用“年号”表示皇帝。
辛亥革命后,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主要是新君主即位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主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据清朝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是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
自此以后,人们把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并形成制度。
年号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
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都会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汉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十月,汉武帝外出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此乃吉祥之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公元前122年为“元狩”元年。
过了六年,在山西汾阳又获得一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认为这也是吉祥之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这年为“元鼎”元年。
唐高宗的年号则多达14个。
受中国的影响,朝鲜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开始使用年号。
目前仍在使用年号的是保持君主制的日本,年号为“令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了年号,而改用“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纪年,年号是中华帝国时代皇帝的专用产物,随着现今社会文明的发展,早已成为历史。
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