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关于为什么写作的评价

古今关于为什么写作的评价,第1张

古今关于为什么写作的评价 关于体育评论的写作!急需要~~~为什么现在的专家学者点评古代诗歌时都是狂热的吹捧和崇拜,没有指出一点的缺陷和不足

谢邀回答。

在此说点个人看法。

古代诗歌,应该指历朝历代选编和流传下来的佳作名人名诗。

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各朝代文学评论家的注释点评,挖掘探讨诗中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运用到表现手法,从时代背景到诗人本身的遭遇和处境,来客观评价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时下人们所能相通接受的优点。

从诗中再现诗人或报国无门的感慨,或忧国忧民的愤恨,或鞭鞑时政的腐败,或针砭时弊的呐喊,从而揭示诗人的思想道德的风貌。

我认为,时下评论家来评点古诗歌,大多复述古人的观点和学说。

如题目所言,很少指出古代和现代时差的偏颇和缺点。

这对传承古诗歌优秀的文化遗产实为不利。

评论家应该把握古诗的背景及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客观评价古诗在当时的影响以及诗中优秀的内容思考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指出古诗的缺点与不足,以及时过境迁对现在社会的利弊,那些因素值得传承和发场广大。

但大多评古诗的观点和思想都落俗套,不是人言亦言,就是张观李代。

似乎让读者对古诗认识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千古不变,永恒真理的感觉。

这应该是时代文化的一种悲哀。

今人评论古诗,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反映出一些不良现象。

1、不敢怀疑古人的观点思想,明哲保身。

2、学识匮乏和无主远无个性观点。

3.随波逐流无心专研。

什么都得和利益挂钩。

4、形式主义思想严重。

什么事都做做样子,不左不右,不上不下,赢得好人缘好名声就行。

5、推拖责任。

有我一个不多,少我个不少的思想。

6、那种有责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敢说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我国古代诗词歌赋自3000年前西周的《诗经》,战国的《离骚》,汉赋,古风,乐府诗歌,到隋唐近体诗的发展,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诗到了唐朝发展到了顶峰,而诗馀宋词到了宋朝也成为了璀璨的新星。

对于古代的诗歌现在的专家学者的评价都是溢美之词,而没有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原因是:一,古代的诗歌都经历了时代的磨砺和筛选。

我们看到的古代诗歌都是古人筛选的。

如《诗经》就是孔子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的首选。

我们能看到的唐诗也是经历了各个朝代的编订筛选。

北宋时将唐朝诗作结集出版者有八百家。

自明代中叶起,刊刻唐诗的风气大盛。

各种别集不断刊行,篇帙浩繁的总集也相继问世。

清编《全唐诗》将唐及五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据统计,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在筛选编订过程中都经历了考证,修订。

因此,古代诗歌中得以入选《诗集》流传的都是优秀的佼佼者。

二,入选诗集的诗歌也经历了同时代,或后人的挑剔和贬低,最后,仍然瑕不掩瑜,熠熠生辉。

如,白居易对李白却很不感冒。

他在《与元九书》所说: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 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这是他写给好友元稹的一篇文章。

他认为,李白的才华虽然很出众,但是无论是在风雅这种内容方面,还是格律这种形式方面,都没法和杜甫相比。

元稹是贬低李白的始作俑者,稹在杜甫去世的43年后,元稹写了给杜甫补写了一篇墓志铭《唐杜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意思是说:李白虽然想象力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论起乐府韵律章法,那可比子美差远了!当时的诗坛兴起了尊杜抑李之风,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不少诗人都发文附和响应,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于是便拿自己的座下大弟子张籍开刀,韩愈在《调张籍》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妄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韩愈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直接把李杜并列提升到了至高地位。

韩愈是当时文坛领袖,说话分量也是极有威望。

所以自韩愈这篇文章问世以后,诗坛上贬李扬杜之风才逐渐平息,当然,白居易,元稹发动的“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提倡作诗要浅显易懂,要像当年的《诗经》一样,发挥针砭时弊的作用,以“补察时政”有着积极意义。

不仅古代人对于同时代的诗人的诗作挑剔瑕疵。

而且,宋代词人对于同时代的词人也是相互挑剔。

大词人李清照说过这样的话:苏轼博学多才,写歌词对他来讲那就是雕虫小技,但是实际上苏轼写出来的是什么呢?是字句长短不齐的诗。

在宋代的时候,词就是歌词,那是在酒楼中供大众消遣娱乐的艺术,不适合演唱的词,那就根本不能称为词!由此可见,古代诗歌都是经历过时代的考验,磨砺,相互的挑剔,后人的筛选一路走到了今天,可以说是大浪淘沙后的瑰宝。

三,今天的专家学者对于古代诗歌是学习,传承,和发展,褒扬是正常的。

只有不知天高地厚,不自量力的人,才会去挑剔贬低古代的诗歌。

最后,如同白,元贬褒杜抑李一样落得个无知多怪。

如,唐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的诗句,数学家华罗庚就提出质疑:都下大雪了,大雁都南飞了,怎么还能看到大雁?而且,还是月黑的时候。

此后,人们考证得出结论:北方秋分前后,初雪天气,是可以见到鸿雁的。

卢纶的诗描绘的这场战斗大概正是发生在秋分前后。

”大雪满弓刀’,可见‘逐单于’是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夜晚,这样的雪夜,即便‘月黑’,亦非‘天黑’,由于雪光反映折射,天空还是有一定能见度的,有时雪光亮度甚至不比月光弱;雁一般是边鸣边飞的,这时人们只要抬头看,在高空飞行的雁群就不难看到。

人们进一步指出,诗不能用地理科技来过分解读。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我国就找不到这种瀑布:“燕山雪花大如席”等。

综上所述,指出古代诗歌的缺陷和不足绝非易事,也说明古代诗歌的白璧无瑕,或瑕不掩瑜。

我们虚心学习,传承,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99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