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 藩台 哪个大

提督 藩台 哪个大,第1张

提督 藩台 哪个大 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什么官?哪个台的官最大?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里面的人称呼一些官员为抚台、藩台、臬台、道台。

这些被称为“台”的大人都是些什么官呢?原来,这些“台”并不是具体的官名,而是对某种职位官员的尊称

有资格被称为“台”的大人中,级别最高的要算总督,之后依次为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

总督在清朝为地方最高级别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军政大事。

“制台”是对总督(正二品)的尊称。

但是,清朝的总督一般都会被授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从一品),因此总督会被尊称为“部堂”。

如果总督加太子少保衔,则会被尊称为“宫保”。

在官员日常交流中,一般都按最高职位的称呼。

比如总督可以称为“制台”,但如果总督同时还被授予了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那称“制台”就要得罪人了,此时就该尊称“部堂”。

如果总督被加了太子少保衔,那就该称呼“宫保”而不是“部堂”。

此外,清朝还设有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他们的日常尊称分别是“河台”和“漕台”。

巡抚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抚台”是对巡抚(从二品,山东巡抚为正二品)的尊称,如果巡抚被授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则可以尊称为“中丞”。

学政也称提督学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的官员。

“学台”是对学政的尊称。

理论上,学政与督、抚平行,但学政只管教育科举,实际权力与督、抚根本无法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学政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亲自委任指派,其性质有点类似于钦差。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赋及人事。

“藩台”是对布政使(从二品)的尊称。

布政使具体职责有: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府、县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

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

“臬台”是对按察使(正三品)的尊称。

按察使的职责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道员是介于是省(总督、巡抚)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道台”是对道员的尊称。

道员原则上为正四品,其职责并不固定,有管理粮储的粮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也有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员。

上述被称为“台”的官员都是文官,在武职官员中,提督、总兵、副将也有相应的尊称,分别是:提台或军门、镇台或总镇、协台或协镇。

最后我们再来做个总结。

按官职大小排列,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依次对应的称呼为制台、抚台、学台、藩台、臬台、道台。

武官中的提督、总兵、副将,对应的称呼为提台、镇台、协台。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学台等,有怎样的地位?清朝总督和提督哪个地位高,权势大?

清朝的总督和提督都是沿袭明朝的,但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清朝的总督是地方的最高长官,管辖一个省或者两个甚至三个省,综理军民要政,也就是军政一把手。

从品级上说, 为正二品。

但一般而言,清朝的总督还要加尚书衔,如兵部尚书,或者是都察院御史。

因此,总督一般都为从一品,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此外,清代的总督中,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如河道总督管理治河,漕运总督管理漕运。

提督是提督军务总兵官的简称,是一个省的高级武官,节制全省武装力量。

提督之下分别设有镇、协、营、汛各级,下属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等官员。

清末建海军时,海军中也设有提督。

提督的级别一般为从一品,与总督、巡抚并称封疆大吏,但要受总督节制。

因此,总督和提督相比,显然总督地位更高,权势更大。

还记得过去,我们常在电视剧中听到“两江总督”、“九门提督”、“广东水师提督”这样的古代职位,那么清代的提督和总督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总督”这个官职产生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在明宪宗成化年间成为正式官职,但直到清代才成为固定官职。

总督是文臣职位,是替朝廷钳制武臣并管理地方的封疆大吏。

本文所探究的清代的总督,品级为正二品,属于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官员,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制台大人”。

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清代往往有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的习惯,兼职的总督品级比普通的总督高,从正二品升为从一品。

总督要协调各省军政,统一事权,防止武装割据,因此往往管理着省内的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事项,有的总督甚至可以管辖多个省份,比如湖广总督可以管理湖南、湖北两省;闽浙总督可以管理台湾、福建、浙江三省。

因此,总督的出现实际上也体现了明清对中央集权的加强。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三》的记载,总督有责任安抚百姓、统辖文武官员、监察吏治。

清光绪34年时(1908年),清政府撤除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奉天将军的建制,将他们的辖地分别设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辽宁省),这就是东三省的来历,然后再设置“东三省总督”一名,这是清朝在灭亡前最后增加的一个总督职位。

“提督”则是武将的官名,正式称谓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清代各省份绿营官兵的最高统帅,品级为从一品,高于普通的总督。

既然是武官职位,提督自然是以带兵为主要职责,这一点就与总揽军政的总督完全不一样。

自宋朝以来,朝廷鉴于“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形成割据,往往设置文官分其权。

明清两朝也基本上延续了“以文制武”的格局,所以提督的品级虽然高于总督,但仍然要受总督的节制,听调和听宣。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总督的权利远远大于提督。

另外,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清朝消灭了割据台湾的延平王郑经,顺势将台湾地区的水陆军队分配给福建的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管辖。

由此可见,提督的职责与今天的军区司令比较类似,但又有区别。

由于不同省份的地理环境不同,有些沿海省份配置有水师部队,所以提督也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

有清一朝,共在全国设置了12位陆路提督与3位水师提督(清朝的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以及长江水师提督),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与英军搏杀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99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