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神奇的,可是没有人想过吗?
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首先介绍个概念,题目中所说的“关于自己的回忆”,是自传体记忆。
自传体记忆是个人存储的事件记忆,基于个人在特定时间地点经历经验的情景记忆与总体知识的语义记忆的综合。
自传体记忆有很好玩的分类方式。
比如,根据记忆真实性分为拷贝 Copies或重建 Reconstructions。
拷贝是比较确切的鲜活的记忆,包括大量视觉感知信息。
重建则并不是原经验的影像复制,而是后期加入了新的重新整合的信息。
根据细节信息量分为精确记忆 Specific和总体记忆 Generic。
前者包含大量细节,而后者更为模糊笼统。
这里,重点来了! 自传体记忆根据感知视角分为 场景记忆Field 和观察者视角记忆Observer。
人们在回忆事件时,自传体记忆可以有不同的感知角度。
场景记忆是从第一视角记录(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并从第一视角提取(即回忆时仍然采用原来的视角),通常是上面提到的拷贝记忆,更为鲜活清晰,细节量较多,能更真实的反映原本的事件情景。
相对应的, 观察者视角记忆,顾名思义是第三视角记忆。
在这种回忆中,我们能够看到场景中的自己(其实也并不清楚对不对,比如自己的后背是什么样的,一片模糊吧)。
有时,该类记忆加入新信息较多,比如父母对我们童年糗事的描述,可能我们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是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就被当做自己的记忆,整合成一个第三视角的场景:一个模糊的小小的自己又出糗了。
所以有时为了让观察者视角记忆更有鲜活感,我们可能会有心或无意地加入错误的或非亲身经历的细节进去。
记忆的时间、情感、自我意识等因素影响我们回忆时采用的视角。
1.记忆的年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我们回忆较近的事件经验采用第一视角,而随着记忆内容越来越久远,人们更易采用第三视角记忆,而且通常是重建记忆。
(现在逛着知乎的你回忆起童年往事,基本上是观察者视角,即便花很多脑力切到第一视角,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模拟,而且细节仍然无法丰富,分分钟打回更为模糊笼统的观察者视角。
) 2. 情感指的是记忆内容编码存储时的情感状态。
在情绪水平较低时,录入的记忆在提取时通常是第一视角,如开车去上班。
情绪高涨或强烈时的录入的记忆通常以观察者视角提取再现,如士兵对战争的记忆,可能这种远距离的视角,更易于压抑或回避个人感受,而提取其其它有用信息,既是一种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防护方式,也是使信息不受情感因素扭曲而得到有效提取的保证。
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的患者在回忆创伤事件时,绝大多数采用观察者视角。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不能直面创伤记忆不利于PTSD患者的康复。
3. 自我意识强的人更易有观察者视角记忆(翻译这句的时候,我也不太能理解)。
4.文化:文化也会影响视角啊,东方人比西方人采用观察者视角记忆较多。
可能是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感,不强调个性。
5.性别:女性观察者视角记忆较多。
可能是因为女性对个体经验的意识较强,回忆事件时比男性更追求客观。
女性更乐于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或回忆自己经历的事件,可能也比较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
而且女性在回忆重要的社交事件时也更倾向于采用观察者视角。
男性回忆事件的角度受事情类型或重要性的影响较小。
6.人格认知的完整性:这里对观察者视角记忆有两个完全相反的假说,一说是"冷静的观察者",自我认知分离,把自己不当自己回忆。
一说是"突出的自我",自己认知连贯,记忆中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同一个个体。
有点晕,都是假说,看看就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