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从诗中可知,这是平定天下登基称帝之后衣锦还乡时有所感触乘兴所作。
这首诗虽只寥寥三句,却是踌躇满志,大气磅礴,充满了王者之气。
不愧是一首优秀诗篇。
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起身,于秦末乱世呼啸而起,举贤用能,纵横天下数载,先灭秦,后灭楚,创立大汉王朝,尽展平生抱负。
一首《大风歌》,把他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末一句,则表达他了为安天下而求贤若渴的思想。
苍莽遒劲,蕴藉深沉,余韵悠长。
从全诗来看,刘邦想表达的思想基本巳表达得很圆满了。
而且这样结尾显得十分有劲儿,再加什么句子都可能形成蛇足。
本人从不知晓还有第四句。
如果提问者知道,何不明示出来。
当时刘邦已是天下老大,有什么他不敢写出来呢?故弄玄虚没有意思。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本想派太子去。
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吕后恐太子有失,就痛哭流涕地阻止,刘邦骂道:“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吧!”于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征。
在击败英布,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由于,他在平定英布叛乱时中了箭伤,回到后长安病情加重,于汉高祖十二年四月(公元前195年6月)逝世。
刘邦晚年,为皇权的巩固费尽心机,除了平定叛乱,最想做的事就是易储。
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欲易太子,下廷商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
刘邦攻灭英布还京,认为太子软弱,易储之念更强。
张良劝谏,不为所动,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佯作答应。
最后,在一次宴会时,八十高龄的“商山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
此后,刘盈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
通读一遍大风歌,会发现这三句都是押韵的,按一般古诗歌的特点,应该有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
所以,第三句实际是第四句,没说出来的是第三句。
第一句,以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连年争战,天下动荡不安。
第二句,只用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大汉天子刘邦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敌的豪迈气概。
第三句,刘邦会写什么呢?此时的刘邦,刚刚打败强敌,自己都负了伤。
一边是并不太平的天下,一边是哭哭啼啼不敢上战场的太子。
刘邦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第四句说保卫和平需要勇士,第三句的内容就应该与储君有关。
他为什么又没说呢?储君事关天下安危,当然不能当众说出来。
所以我认为,刘邦的大风歌应该如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社稷固兮赖雄主,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