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芍与白芍哪个贵

中药赤芍与白芍哪个贵,第1张

中药赤芍白芍哪个贵 中药中赤芍和白芍的区别???

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

而这随同出一物而性微寒。

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者皆能止痛,均可用于疼痛病症。

赤芍跟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白芍去根皮,赤芍则没有。

商品药材赤芍与白芍来源有何不同?赤芍和白芍怎么区分?

芍药分赤、白两种,分别为赤芍和白芍,其来源相同,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寒,均能止痛,用于痛症,均反藜芦。

如何区分?1、药用部位:赤芍药多为野生种,是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采收后直接晒干者;而白芍药多为栽培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经水煮后去根皮的木质部。

2、外观:赤芍不仅外表黑褐色,其断面也与赤字对应,红中透着褐色,类圆形切片,直径0.5~3cm,厚0.3~0.5cm,周边棕褐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而白芍的 "白" 字表现的明显,品质也是洁白光滑,断面为带角质光泽的硬粉质状态。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气无,味微苦而酸。

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3、分类:赤芍属于清热凉血药,凡血虚者慎服;而白芍属于补血敛阴药,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4、功效主治: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痈等症。

而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其中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赤芍和白芍都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很多人或许都分不清楚,哪个是赤芍、哪个是白芍?其实,这两者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一 赤芍白芍的功效区别赤芍为清热凉血药,白芍则为补血药,两者不仅功用有别,其性状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1.赤白芍的不同功效在金元时期才发生区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益气。

生中岳川谷。

”《名医别录》:“芍药,味酸,微寒,有小毒。

通顺血脉,缓中,善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

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而在金元时期,《注解伤寒论》中首次提出:“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

”历经多年,芍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逐步演变为赤芍和白芍两个品种。

2.赤芍的功效应用赤芍最先出自于《开宝本草》,又称为木芍药、红芍药、毛果芍药。

其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赤芍药性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等症状。

3.白芍的功效应用白芍又称为白芍药,金芍药。

其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白芍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在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与藜芦同用。

阳衰虚寒之症不宜使用。

二 赤白芍的区别那么,我们要怎么区分这两者呢?从性状上而言,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及横向的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现裂隙。

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以上加粗的地方是赤白芍在性状上的最主要区别。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024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