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居地险要,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人走在桥面也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加之敌人已把桥面的木板抽掉,只剩下几道铁索。
望着桥下湍急的河水,真令人头昏目眩。
况且对岸还有两个团的敌人严密把守,真是天险难越!险恶的环境必然预示着夺取泸定桥战斗的紧张激烈,“大渡桥横铁索寒”正是这种场景的写照。
这种环境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气概。
飞夺泸定桥是哪个时期的事?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分别是谁?2005年,坐落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开馆,馆内竖立了22根柱子,用于纪念当年参与夺桥的22名勇士。
但当时在这些柱子上,只有五根柱子刻有勇士的姓名,而且五根有姓名的柱子上也只有两根柱子雕刻了勇士的头像,这是什么原因呢?飞夺泸定桥的勇士1935年,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开始向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挺进,这条路线与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走得非常相似,主要是因为渡过金沙江后地势非常复杂,左边有天险雅砻江和大雪山山脉,右边则是大凉山,不利于部队在行军中补充给养。
蒋介石得知红军即将进入安顺场时,随即调动了中央军十几万人,川军五万多人,要在大渡河沿线对红军进行封锁和堵截。
安排妥当后,蒋介石还打电话鼓励各军,他认为石达开的大军当年在大渡河被清军消灭,如今红军也进入这一地区,显然是重蹈石达开的覆辙,希望各军将士借此机会建立军功。
蒋介石显然将红军比作“第二个石达开”,但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红军不是石达开!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非常果断地决定要在安顺场渡口进行强攻,不过在此之前,由左权率领的红二师第五团抢先攻占大树堡渡口,并佯攻对岸防守的川军,做出想要抢渡的样子。
这一做法不仅把川军的主力吸引到了下游的大树堡渡口,也为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师抢占安顺场渡口赢得时间。
1935年5月25日,红一师红一团在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率先到达安顺场渡口,并搜寻到了用于渡河的一艘木船。
由于当时防守安顺场渡口的川军早已接到命令,将南岸的船只和粮食全部转移到了北岸,而且还准备烧毁南岸的民房。
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渡河工具变得超级困难。
红一团找到的这艘木船成为抢渡的唯一工具,在岸上火力的掩护下,红一团的第一批战士成功登岸,并迅速控制住渡口。
随后其他战士陆续渡河增援,合力将北岸川军的一个营击溃,巩固了渡河点。
占据渡河点后,战士们发现这个渡口的水流非常急,根本没有办法搭桥,于是大家只能继续搜寻渡河工具。
后来又找到了两艘小船,加上原来那艘一共三艘,但是仅靠这些小船渡河非常费时间,全军渡河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敌军的追兵早就来了。
面对渡河难的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经过讨论决定:沿大渡河两岸兵分两路,火速夺取320里之外的泸定桥!具体方案是: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红一师为右路军,从安顺场渡河沿东岸后北上;林彪率领红二师、一军团指挥部和五军团为左路军,直接从大渡河西岸北上,两路夹击夺取泸定桥。
蒋介石也预料到红军会走泸定桥,他致电当时的川军首领刘文辉,要他炸毁泸定桥。
作为地方军阀,刘文辉也有诸多考虑,一方面是泸定桥在当地经济贸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毁掉等于自断财路;另一方面是如果毁桥,自己人也无法过河,万一东岸失守,自己的援军想救也难。
考虑再三,刘文辉给蒋介石的答复是:“不用毁桥,只要拆了木板就行。
”刘文辉的决定有为自己考虑,也有对红军实力的低估。
红军左路军一军团二师四团从安顺场出发一天后,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提前一天夺桥,务必在5月29日前拿下泸定桥。
当时红四团离泸定还有120公里!一天一夜要行军120公里,这种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红四团做到了!次日早晨六点,由团长王开湘和政治委员杨成武带领的红四团率先到达泸定桥,然而此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泸定桥,却只剩下光秃秃的13根大铁链。
对岸是敌人凶猛的火力,眼前是一根根立足都难的铁链,这样的桥怎么过?当时王开湘与杨成武商量,决定分三队人进行夺桥,一队人背上木板从桥上进行正面强攻,一队人在后面用火力掩护,再派一队人从下游二公里处悄悄渡河,对敌人进行干扰。
其中负责桥上正面进攻的勇士有22名,他们冒着炮火艰难前进,将身上携带的木板铺在铁索上,对桥面进行修复;负责下游渡河的则是七连的六十多位战士,他们就地取材制作了两只木排,竟然成功渡到了对岸。
七连的战士在对岸与敌人展开激战,吸引了敌人大量的火力,也为正面进攻的战友们赢得了时间。
经过激烈交战,红四团战士于下午五点成功攻占了泸定桥!这场战事结束后,参与夺桥的勇士们立刻各自归队,当时也没有记录下他们的名字。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王永模调到泸定县支援建设的时候,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这些勇士。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22名勇士中的5名,分别是红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红四团一营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红四团一营二连党支部书记李友林,红四团一营三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红四团二连四班副班长刘梓华。
这五名勇士被刻在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方柱子上,当时王永模成立的“寻找勇士三人组”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们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又找到了七名勇士的信息:红四团一营二连特等机q手赵长发;红四团一营二连战士杨田铭;红四团一营二连战士云贵川;红四团一营二连士战魏小三;红四团一营二连士战刘大贵;红四团一营二连战士王洪山;红四团一营二连战士李富仁。
这七名勇士中,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和李富仁在夺桥的时候牺牲。
因此到目前为止,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已经确认了12名,还有10名勇士未能找到姓名信息。
结束语飞夺泸定桥的成功打破了蒋介石要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也向敌军展示了我们红军“飞速”的作战速度与能力。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红军将领巧妙的战术安排与果断的战术部署,也离不开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精神。
在长征路上,像泸定桥这些“无名”的勇士有很多,他们在危急关头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连姓名都没来得及留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