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5)*1/5=20
光明小学今年春季共种杨树、柳树120棵,其中杨树可数比柳树棵数的5/8少10棵,杨树种了多少棵?为何古人要疯狂种柳树?谢谢你邀答。
柳树,以拆柳表惜别。
自汉以来以柳相赠已成民间"风俗"。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惜别深情。
此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遍植杨柳,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抑惜别的著名地方。
如就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逸出。
后世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之典故的出处。
其实最早在《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与柳有关来用来传达思念之意的诗句了。
至于咏柳之诗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此处不赘述呈例),而用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意,我认为,古人用之,今人则也可用之,应是不分年代时空限制的。
因为它的寓意美好!(简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说起这柳树,还真是备受古人青睐的树木。
古人之所以青睐柳树,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柳树被认为是吉祥树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原,柳树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植物。
因为佛教界认为柳树可以驱灾辟邪,就连后来观音菩萨的玉净瓶里插的也是柳枝。
僧人在做法事的时候或者起伏的时候,经常会拿着柳树枝蘸着水洒向大地。
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在自家的庭院里种上两棵柳树来驱灾辟邪,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可见,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门上插柳树枝来期待祥和,早已形成民间的风俗。
二、柳树慢慢成了一种文化元素柳和留,音相近,古人常借此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五柳先生陶渊明更是个“柳痴”,与朋友离别之时,折柳相赠,是文人墨客贯用之礼。
古代诗词中描写树木以柳树为最多。
柳树已形成一种文化元素,表达着相思、祝福、祛邪、祥和等涵义。
即使从柳树的外型来看,杨柳依依,随风起舞,阿娜多姿,不失为一种风景。
众多树木中,冬去春来,最先发芽的也是柳树,它带着第一片绿色唤醒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也难怪一直被古人咏颂。
三、柳树便于种植,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光有文化和宗教的因素还不够。
关键是柳树的价值对古人也有相当大的意义。
柳树是一种特别容易种植的树木,折下一枝,插地即活,几乎不需要培育和照料。
古代修官道,为保护道路,在路的两侧种上两排柳树是成本非常低的做法。
此外,柳木的柔韧性很好,可以制成各种农具、家具。
在北方,柳条编织成的筐子也是家家都有。
古人做饭、越冬都需要烧柴,柳树生长速度快,也就成了重要的柴火来源。
它不是最好的木材,但它是投入成本最低回报最大的树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人种植柳树的习惯直到今天仍然被延续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