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
性的饥渴。
。
。
一般人不会发生这种事。
母亲现在不和儿子联系以后可以不养她吗姜文的母亲为何一生不与儿子和解?许知远:“ 迄今为止你生活了这么多年,生活中充满这些东西,对你会造成失败感吗? ”姜文:“失败,那就太多了,失败,比如说吧,我经常看见别的见着她妈又搂又抱的…………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
”相传,春秋有个郑庄公,他母亲很不喜欢他,偏袒他弟弟,就在他继位的时候,他母亲竟然串通他弟弟,要杀他篡位,结果刺杀失败,他弟弟拔刀自杀,他母亲也被抓了起来。
那个时候郑庄公就立下了誓言,说今生今世,不到黄泉绝不相见。
后来郑庄公后悔了,挖地道挖到了一个叫黄城的地方,挖出了一眼泉水,他就在那和他的母亲相见了。
有人说,其实郑庄公的母亲在那次兵变中其实已经离世了,郑庄公的黄泉相见不过是自己编造的一个彰显孝顺的故事罢了。
挖一道黄泉,编导和自己母亲的相见,这其实都不是要和母亲和解,其实是要和自己和解。
就像我明明知道如何放下,只是到了需要表达出来的那一刻,我还是放不下。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姜文在家同排行老大,其下还有弟弟姜武,妹妹姜欢。
父亲姜洪齐是名军人,平时沉默寡言,颇有正气之风,母亲高阳曾是一名音乐教师。
(网络上有传言说姜文的母亲是后来改嫁给姜洪齐的,查阅了一些资料,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相关的采访进行佐证,所以这里对姜家的讨论不会涉及改嫁一事。
)自古以来,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母亲其实是慈祥、温柔的代言人。
但近代以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祟,越来越多的母亲颠覆慈祥的形象,冲破传统的牢笼,用几近苛刻的方式教导子女。
姜文的母亲高阳也正是坚信慈母多败儿的严母代言人,姜文在采访中曾谈到过这样几件小事。
1. 吃完饭必须洗碗,而且必须洗干净,但凡有一点不干净,就会让姜文重新洗。
2. 母亲不常打他,但是会有劈头盖脸的数落,甚至有时候会在半夜被母亲拉起来数落一番。
3. 姜文考上中戏时,母亲也并没有显露出多少开心,而是让姜文去洗衣服。
4. 朋友建议买房可以会让母亲开心,结果姜文的母亲却不愿意去住,反而就爱住内务部街。
姜文说自己其实是一个自卑的人,的确,从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出来的长子,怎么可能不自卑呢?在今年爆火的现象级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备受母亲的宠爱,是全家人的中心,但是其实并不尽然,他的身上其实背负着和姜文一样的东西,苏明哲考试总是拿第一,最终的梦想还是出国留学,可是这一切是他想要的吗?他只是在向母亲想培养出来的优质长子目标靠拢,他爱面子,充大头,也不过是自卑的另外一种表现。
调皮的孩子向母亲索要爱的方式,是打翻泡菜坛子;懂事的孩子向母亲索要爱的方式,是不断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董卿说,“我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这样的教育方式的问题是,我会经常出现一些自卑的情绪……我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觉得踏实。
“姜文何尝不也是这样,我很难想象像姜文这样的人,会说出“我其实一直很自卑“这样的话,也很难想象董卿也会和姜文有一样的感受。
严苛的家庭教育环境将一个孩子的天真烂漫足足得生吞活剥掉,但善花怎么能够结出恶果?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说姜文的母亲不爱姜文,我是不敢苟同的。
在老人家去世前的两年,姜文的母亲曾把姜文拉到一旁,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姜文说,那个信封已经快要装满了,甚至都快顶破了,而且里面的钱大部分都是红的。
老人黝黑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被照得熠熠生辉,粗糙的双手不断得将攒下的钱铺开弄撑,有时候碰上太过于褶皱的,她甚至还要将它们放在床铺之下,压一压才好。
今日,大儿子又送了钱来,老人家用得了什么钱?还不是又攒下来塞进那个被抚摸了无数遍的信封之中,人总是会预见一些事情的,当老人把那厚厚的钱交到大儿子手中时,就如释重负,这辈子该有的,大儿子已经靠着自己得到了,老人没有什么好给的,也只有这个信封了。
不管是考上中戏也好,还是拿到各种电影节的奖项时,姜文几次颇具骄傲的时刻都不曾让母亲的笑容展现,他说,“我跟我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
“但同时姜文也有说过,母亲曾经对他,是无原则的护犊子,她其实很爱他。
在《新大头儿子》的电影中其实也聚焦了这一社会热点,围绕培养孩子到底应该成长还是成才进行探讨,围裙妈妈就像是姜文的母亲,崇尚“精英教育模式”,而小头爸爸则选择“快乐学习法则”,这两种方式究竟是哪一种好?我们没有办法去证明,夹杂了爱的公式,怎么做都是对的,不管是董卿的父亲还是姜文的母亲,我们都很难去指责他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老一辈人心中其实是有一种特殊的控制欲,现在的年轻人心中,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和而不同反而是人间大爱。
但是在老一辈的家长眼里,这其实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吃苦瓜这件事情,一直是围绕我和我家人之间的问题,他们总说吃苦瓜健康,我也总是笑着说知道了,但是筷子绝对不会伸向苦瓜的碟子,不吃这样简单的事情,在我家人眼中不可容忍,因为在他们眼里,为你好,你就必须的吃。
到最后,是我用一吃就吐的七荤八素的模样赢得了这场苦瓜之战的胜利。
问题其实并不是苦瓜好不好,有没有营养,因为苦瓜好,我知道,我只是不愿意吃而已。
这样的事情在家庭中其实会发生很多次,提炼出来的观点就是,“你究竟有没有按我说的做?我不在乎你是否会有成就,我只在乎你是否按我说的做了。
”而针对这样的观点产生的矛盾来说和解其实过于的苛责,因为没有人知道高阳老师是否曾经在看儿子的电影时露出过笑颜,或许在某个入睡前的夜晚,高阳老师也曾甜蜜的笑过,她也知道,即使儿子现在没有按自己说的做,过得其实也特别的好。
就像当时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高阳老师也是看了姜文送来的书,给了姜文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推荐了夏雨,而姜文也是听了母亲对夏雨的评价后才定下夏雨演男主角。
或许在某个时刻,她已经和自己和解,放下了心中的期待,接受了姜文自己的追求,只不过这些是姜文不知道罢了。
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过大的矛盾,这问题也不过是我们千万家庭中的缩影罢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姜文的母亲已经走了。
围绕他们两个人的情结已经打不开了,而我们呢?我们的情结呢?就像是《都挺好》中石天冬对苏明玉说的话一样,你已经没有办法和你母亲和解了,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是你也可以选择放下。
探讨别人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收获些什么,这样的探讨才是具有意义的。
黄渤说,“年轻的时候不懂父亲,后来想懂父亲,父亲却已经糊涂了,如果能够再回去,我只想静静的陪着他。
”
“我跟我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最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处不好呢,我特别想处好”——姜文奇怪的家庭环境造就奇怪的姜文性格姜文是出生在河北唐山,童年就是在唐山姥姥家度过的,之后才是一路辗转,贵州、湖南、北京。
姜文有一个弟弟姜武,一个妹妹姜欢,对于姜欢大家不熟,但对于姜武大家肯定听说过,姜文姜武,长得像双胞胎一样的亲兄弟,但其实,姜文姜武,是同母异父的孩子。
姜文的生父是谁,母亲为什么改嫁,姜文自己闭口不谈,网上也没有资料,姜文口中的父亲,就是现在的父亲,一位老英雄。
姜文小时候也不叫姜文,叫姜小兵,名字不是家里人给起的,生姜文的时候,正赶着爸爸不在家,妈妈忘了给他起名,接生的医生就随口起了姜小军。
有意思的是,弟弟姜武也是同样的待遇,弟弟出生的时候,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又忘了给弟弟起名字,就随着哥哥姜小军起了姜小兵。
名字其实家里长辈早就给起好了,姜文姜武,但一直没机会改过来,也叫习惯了,一直到10岁他们转学到北京,趁着人生地不熟没人认识,就立马改过来了,算是终于正名了。
姜文的妈妈虽然是老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但对于自己家孩子,好像真的不怎么上心。
姜文自己描述自己家庭氛围的时候都匪夷所思说家里一直很欢乐,嘻嘻哈哈,妈妈成天拿爸爸开心找乐,从来不会糟心过日子,而且包括弟弟妹妹在内的家人,一般能用武力动手绝对不哭哭啼啼。
这种奇葩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有意思的家庭,造就了姜文以后的另类性格。
妈妈对姜文非常严格。
可能这就是中国家庭的母亲,慈母多败儿,好的妈妈就应该是严厉严肃认真的。
家里三个孩子,姜文妈妈觉得要管好三个孩子,必须要把老大管好,姜文作为长子,管好了,其他的都好办,所以姜文和弟弟妹妹遇到不一样的待遇。
身为教师,妈妈不能打学生,但作为母亲,姜文妈妈是真打姜文,定下的近乎苛刻的日常规范,让姜文叫苦不堪。
吃完饭洗完,必须洗的一粒米都不剩,有一点不干净一定要回去冲洗。
有时候就算姜文洗干净回来,妈妈依旧让姜文出去重新洗理由是姜文以前经常洗不干净,给妈妈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坏印象,所以这次也必须要再回去冲洗一次……姜文内心估计是崩溃的,这是没抓到把柄,要是被妈妈抓到小辫子,发现有一点不认真地方,那才是真正的“家法伺候、道德沦丧”姜文最怕的不是挨打,而是挨骂,劈头盖脸的数落,叨叨叨,一说就算大半天。
用姜文自己的话说,是自己挨数落打都是有预约的,大半夜经常妈妈突然想起什么,姜文就被莫名其妙拉起来打一顿,妈妈还问:“你知道自己错哪了么”然后就算一整夜的数落。
姜文是真的不敢不认真。
姜文和母亲没有矛盾,所以不存在和解在许知远邀请姜文做客访谈,姜文说自己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和母亲的关系。
“我跟我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最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处不好呢,我特别想处好”和朋友吃饭,朋友说,给妈妈钱,给妈妈买房子,朋友妈妈很高兴,姜文学会了,也给妈妈买房子,可姜文妈妈并没有很高兴,还不乐意去住,就住在老家的木头房子里。
给姜文郁闷够呛。
自己考考上中戏了,本以为妈妈这回高兴了,通知书拿回家,妈妈看一眼,啪,扔边上,说那有一盆衣服没洗,别跟我聊这个,洗衣服去……姜文不知道怎么让她看见自己就高兴,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要说妈妈一直苛刻,但也不是。
弟弟姜武考北京电影学院,三次落榜,当妈妈知道以后一句数落没有,就说了一句鼓励话:“没事儿,儿子,明年再考,你是最棒的。
来,帮我切豆腐"。
妈妈就是对姜文严厉。
而姜文似乎一直得不到母亲的认同,或者说就算得到母亲认同,母亲也不会去鼓励和赞美他。
妈妈太自强,一直知道姜文需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却很少在乎姜文的感受。
这让姜文很困惑也有点不自信。
妈妈并不讨厌姜文,姜文也不埋怨妈妈,两个人虽然不似别人家孩子亲密,但肯定没有矛盾,所以和解谈不上。
在姜文妈妈看来,对待姜文认真严厉的方法,就是应该的,姜文也理解,虽然尽力改善失败了,但不代表姜文对妈妈又怨言。
姜文妈妈有时候叫姜文“大牲口”,在姜文看了这是爱。
姜文后来拍《阳光灿的日子》里边的斯琴高于原型,就是妈妈,动不动就打孩子,恶趣味,有点夸张,但肯定有妈妈影子,起码在姜文看来。
不过后来妈妈看了这电影之后病了,可能是明白了儿子怎么看待自己,但没有道歉,姜文也没有让妈妈道歉的意思,后来在姜文理解中,妈妈当时的做法是对的,确实是为自己好。
而妈妈病好以后,也开始有些改变,虽然生活中依旧对自己没有太多热情,跟自己聊天也无非是吃好喝好,但看到别人打孩子,也会出声制止,可见对棍棒教育,妈妈也知道是非对错。
遗憾的是,直到妈妈去世,姜文也没找到办法让妈妈高兴一些,妈妈也没说过什么特别热情的话。
姜文大概也知道,这就是中国家庭的母亲吧。
许多人标题党,总拿姜文失败的家庭和挫败的母子关系说事情,好像姜文和母亲关系永远是水深火热,永远的矛盾重重,其实并不是。
一个不善于表达爱,只会遵从内心,用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
一个缺少自信,一心努力奋斗,想聪明一点强大一点去得到母亲肯定。
一个不说,一个想听。
仅此而已。
天底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又有几个真正恨自己妈妈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