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导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1.出示阅读提示: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
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过渡:刚才听了课文范读,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同学朗读课文。
3.老师重点指导下面两个词语: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6.小组合作讨论: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
我最后。
’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从这几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2)“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8.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作业超市1.抄写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2.回家和小伙伴们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2.理解重点词句,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课文《一次成功的试验》中,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试验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