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张椅子,坐在阳台上,扳着指头数着要开学的日子.看着这些为数不多,零 零落落的手指,我这才回忆起这个暑假. 本以为,这个假期,一定会过得很有意义.但事违人愿. 这些日子里,我无聊得如同一片干枯的叶.有时候,我甚至找不到一点点的事 做.所以,去图书馆成了我这灰色生活里唯一色彩丰富的音符. 我喜欢书.喜欢读书.喜欢在夕阳西下时品书. 在这书香浓郁的季节里,我梦中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李清照谈论词艺,又 与鲁滨孙一起孤岛探险…醒后,我与唐僧师徒同去西天取经,与林黛玉共同品花 论茶,与武松一同上山打虎,也与刘备一起谈论国家大事… 书,给了我进取的头脑,让我拥有了一颗正义而善良的心. 读书,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我喜欢鲁迅锋利的文笔,喜欢冰心奶奶对大自然, 童真以及母爱的赞颂,更喜欢老舍先生对人物生动的刻画. 我在读书中学会了很多很多.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这么说,书是我 一位最好最好的老师.而读书,则是一样比学习更轻松愉快的事. 读书真好. 我们在书中汲取知识,净化我们的灵魂,升腾我们的思想.读书,让我们了解了 许多许多的课外知识,丰富了我们的内涵.我想,高尔基的那句名言正好诠释了这一 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在书香中品味自己的艺术人 生. 读书真好!
假日真好作文450字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论语 》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的话,是《为政》篇里的这一段:“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非勇也。
”明明不是你的祖先。
你去祭拜,就是谄媚。
应当站出来担当的事情却畏缩不前,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夫。
这样的金刚怒目,正气凛然的表达思想的句子,在孔子的章句里并不多见。
用现在的话说,一向温文尔雅的夫子已经出离愤怒,直接开骂了!你们这些认错了祖宗的东西,明摆着不是你家的坟头,里面埋着的也不是你的祖宗,你却非拜不可,非要趴在人家的坟头上哭嚎不可。
这样不知羞耻去巴结讨好强势力量的勾当,不是世风堕落到了极点,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
“谄也”二字,就等于骂人是一个“大马屁精”,以孔子那样深厚的修养、儒雅的风度,不是悲愤难抑达到极致,是不会这样说的。
春秋战国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
在礼崩乐坏的世道人心面前,孔子说出的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
我想起了自己在一家国内有名的网站论坛里潜水时,经常看到那里集聚着一大批人,不遗余力的吹捧他们的理想天堂,倡导“全盘西化,”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
他们太像孔夫子说的那种在别人的坟头上卖力地哭嚎着的人。
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掏空了,他们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批“精神美国人”。
我还想到曾经见识过的那些屁股从来就不会坐在自己的国家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一边的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 。
他们的丑态原形,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给他们勾勒得惟妙惟肖了。
从历史长河里的盛衰废兴去看,这些拜错祖宗的人,轻率地以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注定会是输家,其实不过是鼠目寸光而已。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传承至今,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都一个个挺过来了。
这种倔强的生命力,不是那么容易泯灭的。
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和倾销来动摇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是非常肤浅,非常可笑的想法。
《论语》里的这句话,不就是对于中华文化里的强健的民族精神的佐证吗?不正是彰显出炎黄子孙的骨气吗?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才会一代代涌现出见义而勇为的勇士,中华大地,才会成为英雄辈出的沃土。
论语中深刻的句子太多了,就拿开篇的几句来说,就非常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在说学习的重要性。
也是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自己变丰富。
通过学习,实现生命的愉悦。
怎么才是以学为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学习并非是坐在课桌前,看看课本就叫学。
悦也不只是哈哈一笑就叫悦。
它强调的是真正的学与真正的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所说的,第一是礼。
对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
第二,是讲乐,同乐,共乐。
因为朋友一是志同道合,二来,他会合而不同。
朋友就表示包容性,多元化。
朋友像知识一样,都是可以让人生更加丰满。
反过来,知识也像朋友,是可以依赖的。
因此好学与结交朋友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应该是有的。
最终都是可悦,可乐。
第三句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与前两句联系仍然很大。
世界上不只有朋友,不只有懂你,了解你的人。
怎么办?就是一个态度,人不知而不愠。
不生气,淡然,坦然,自然。
世界上有人知道真理,但是更多人不知道,对这些无知的人怎么办?不愠。
淡然,坦然,自然。
孔子说,做到这样的话,那就可以算君子了。
这是对包容性与多元化的进一步阐释。
这三句话,开宗明义,寓意深刻。
弄懂这三句话,对搞明白中国文化是有很大帮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