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并非喜欢到衍太太家玩,如果喜欢去玩,那只是表面现象,现在分析如下:一、衍太太表面对孩子们好,其实在暗中使坏。
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捧杀”,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1、因为在鲁迅还比较小时,对大人的表面示好还看不出来,以为是真心对他们好的,只是再大点或成年后,才领悟到了好与坏的真谛。
2、《琐记》写到: “她(衍太太)对她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确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个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他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这是衍太太在小孩眼里的形态,表面对大家好。
这种表面纵容,让孩子们喜欢去她家玩。
3、《琐记》举例:孩子们冬天吃冰,各家态度不一样。
沈四太太不让大家吃,说“莫吃呀,会肚子疼的”;鲁迅母亲也跑出来要胖揍他;衍太太则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因此,衍太太并非真的关心鲁迅那一帮孩子们的,并非真正疼惜他们,而且还让孩子们做伤害身体的事。
4、《琐记》还提到衍太太让大家比赛打璇子,最后阿祥受伤了。
她不责骂受伤的孩子们,给他们调水粉,擦疙瘩、止疼等。
这也是“捧杀”的例子。
如同《知否》里,顾大娘子对顾廷烨的“捧杀”,顾二以为顾大娘子是真心对他好的,也就随性而为,最终落得个目中无人、专横跋扈。
二、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侮辱鲁迅。
《琐记》鲁迅写到“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
一回是很早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和她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
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这使我很不高兴,仿佛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了……”。
有此可见,鲁迅并非喜欢到衍太太家玩,也渐渐很长段时间不去了。
三、衍太太教唆鲁迅偷家里的首饰变卖,最后流言四处,背迫背井离乡,外出求学。
《琐记》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留心。
到大厨的抽屉里,觉觉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点珠子这类东西……”,这些话听起异样,便不到她那里去了。
但此后一月传出我偷了家里东西拿去变卖……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