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云南旅行,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旅游产业真不应该是这么做的啊!前段时间在家,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云南旅行的文章,说现在云南现在的旅游环境如何如何好,导游的服务多么的贴心。
静极思动,左右也没事,忽然就想着出去转转。
通过那篇文章留的导游微信号联系到了那个导游,咨询了路线、价格等问题,最终敲定了我的旅行计划:随团,六天五日游,1480元,不含往返机票,含五天的食宿、车费、所有景点的门票。
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住宿要补差,500元。
再加上其他什么保险、景区内的电瓶车费、玉龙雪山大索道的差额等计300多元。
这样我的总花费大致是2300多元。
我特地问了一下,这个团购物的环节多吗?对方回答不多,只有两处购物,我一听觉得还好。
订了机票后,给导游打了200元的订金,我就出发了。
一切都还顺利,那天下午到了昆明,旅行社的车接到了我,入住酒店,在酒店与旅行社签订了合同,交清了余款。
第二天早晨六点起床,七点集合坐大巴出发。
我们这个团二十多个人,导游是一个彝族小伙。
小伙长得还是很标志的,普通话讲得也不错。
但是却给人一种冷冰冰、生人勿近的感觉。
一开始就是一通立规矩,然后就大谈游客的素质,谈网上关于云南导游的负面新闻,替云南导游叫屈。
这些都还好,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讲话时,不许游客看手机,要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还得有回应,要么说好,要么鼓掌。
旅游本来是个轻松的事,他这么一搞,弄得大家都有些紧张了。
一个旅行团不应该是导游和游客其乐融融,整个团里一片欢声笑语吗?这怎么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啊?私底下几个游客就议论说,这导游咋看上去不像是搞服务的,这活脱脱的是一个班主任啊,还是小学的。
当天去了石林景区,接下来两天去了大理,游览了洱海,中间去了一家茶肆,卖云南的茶叶。
还好,并没有要求强制购买,只有不多的游客购买了茶叶,我在那灌了一肚子各种茶水就出来了。
估计茶叶的价值不太高,购物环节的重点也不在这,所以导游也没说什么。
第四天上午,按行程整个半天都是购物环节。
估计导游从头天茶叶的购买情况看出大家的购买欲望不是太强烈。
一上车,就开始介绍起当天要购买的商品——翡翠。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导游,通过卖惨、博取同情等方式,提升顾客的购买欲。
这个导游上来就是一通大道理,要求大家为云南的经济提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高度很高。
他还告诉我们,像我们这个行程如果是纯玩团,就是那种没有任何购物环节的,团费是4800元。
我听明白了,那就是我们这种1480元的团,需要平均每个人的购物要产生3000多元的利润,才能和纯玩团的成本持平。
3000多元的利润需要购买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呢?那就不知道了。
到了那家玉器店,每个游客都配一个专职导购,一步不离,一直陪着你,上卫生间就在门口等着你。
我无意间转到出口位置的柜台,马上导游就出现在我身边,隐晦地告诉我,这是出口位置,买好东西后,可以从这出去。
说实在的,我对这种旅游购物一直都没什么兴趣,先不论物品的真伪,价格肯定是高于市场价的,尤其是玉器。
虽说翡翠这些年价格年年涨,但具备收藏价值的肯定都几万起步的,这个价格就更不是我们能把控的了。
陪着我的是一个白族小姑娘,长得挺清秀的,普通话讲得也不错,人也比较和善。
一直陪我转了两个多小时,我什么也没买,心里面我也是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她们的收入肯定是和业绩挂钩的。
我就跟她讲,要不我就给她支付上50、100的服务费,免得她白忙活。
小姑娘说,那到不用,你就买一个小挂件也可以。
最便宜的小挂件两百多,那是不是意味着,两百多的挂件导购提成就超过100呢?店里面是不是还得赚个100,那这个挂件是不是成本就几十块钱啊?雕工多少也得占一些费用吧,这样算下来这个挂件的材料基本就不值什么钱啊!这么一想,对店里那些几千、几万的翡翠,我是更不敢多想了,最后就花了200多元买了个小挂件。
问小姑娘这店里的翡翠能不能打折、或优惠什么的?小姑娘说,那没有,都是吊牌价,不打折。
并调侃我,如果你非要优惠,只能把我送给你了。
我一听,冷汗直冒,连说不敢、不敢。
出了翡翠店,大巴又把我们拉到了一家银店,卖各种雪花银首饰。
一样的待遇,每人一个专职“保镖”。
这里的雪花银25元一克,听店里的人说,前些年雪花银是30多元一克,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价格回落。
我就权且相信了,花了800多买了一个手镯,早早地就出去到外面抽烟去了。
等待集合的时候,我们几个游客就聊了聊,大家基本上在这两个店都买了些东西,多半也是觉得导购不容易,另一方面,给他们的感觉,不买点东西,不容易脱身。
第四天下午,去丽江,半道上,导游说按规定,丽江旅游必须由丽江本地的导游带团,他的任务就结束了。
下车前说是替我们大巴的司机推销本地特产鲜花饼,我们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大家纷纷购买。
150元一箱,一箱32块,买两箱送一箱,包邮。
我想着女儿爱吃这个,就买了两箱。
快到丽江时,在一个服务区,上来了一个丽江本地的导游。
好家伙,刚送走了一班主任,又来了一个训导主任。
这个导游是个纳西族女孩。
一上车,介绍完自己,就问我们前面那个导游怎么样?我们都说好,她一听就说,那好吧,你们现在可以打电话到旅行社,要求前面那个导游继续带团,我下车。
我们一听都愣住了,这是个什么 *** 作?那姑娘接着说,你们记住,那家伙已经滚蛋了,不要你们了,你们要忘记他,现在一切听我的。
好吧,那就听你的呗!小姑娘是她们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言谈间满满的自豪感。
一样的冷冰冰、生人勿近。
立完规矩后,说起了前段时间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不要脸事件,说游客断章取义,只截取了中间部分视频,事实根本不是那样的。
也不知是她臆想的,还是事实如此,说那个女导游被吊销证照后,带着孩子,到那个游客所在城市,租了房子,天天去那个游客的工作单位,拉着横幅,讨要说法。
我在手机上搜了一下那个事件,好像那个游客报的那个团,是一元团,就是说只需花一元钱,就可以游云南。
那还说什么,那肯定是购物团啊,以购物为主。
问题是,这种团也没有说清楚,到底需要游客购买多少钱的东西才算达标啊?既然没有要求,那游客买不买就是自愿了,你导游就不能强制别人买啊!说实话,这种一元团的存在,是极其不合理的,爆发冲突、产生矛盾是必然的。
旅行社为了拉人旅游,推出这种吸引人的旅游方式,人来了就把让游客消费的责任加到导游头上,导游为了完成指标,只能在游客身上想办法,各种故事、各种版本自然就层出不穷了。
到了丽江的第二天,又安排了一场购物。
我一想不对呀,不是说全程只有两场购物吗,这不都四场了。
算了,较真也没什么意思。
在路上,这个女导游倒是打起了悲情牌,说什么住宿都是她费劲地给安排了最好的酒店,吃饭安排了最好的饭店,看节目给大家安排了最好的座位。
我一听,这不对呀,对旅行社这块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她说的那些工作,都是旅行社后勤组干的事呀,怎么成了她的事了?后来,导游又说,我们购物,每购1000元,她才有5元的业绩提成,我有些不太信。
后来一想,我在这家店就不购物了,如果导游有意见,我就说我购物10000元,你才提成50元,那我直接给你50元得了。
这是一家卖黄龙玉的店,和专职导购闲聊时,她告诉我说,游客的消费确实和导游的业绩挂钩,根据游客的消费业绩决定导游的下一个带团顺序,如果这个团的游客消费不理想,带团导游下一个团可能就会被安排到靠后的位置,就意味着,一段时间这个导游就得歇业。
至于导游的消费提成,她不清楚。
本来我什么都不想买的,最后想了想,还是别多事了,花了190元,买了这家店里最便宜的的一个黄龙鱼挂件。
从这家店出来上车后,这位女导游一脸沮丧,说感谢大家,让我夺得了今天业绩倒数第一的成绩,大家一片默然。
从丽江返回昆明的时候,是旅行社接送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带团,也是一位彝族小伙,不过家不是本地的,好像是福建的。
他的工作就是把我们安全带回昆明,并负责安排车辆,分头送我们去机场和高铁站。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购物指标的压力,我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理想中的导游。
这位小伙一路上十分热情,也很健谈,给我们讲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我们听得倒是津津有味。
其中说到了银饰对少数民族的作用和意义,倒是让我们对银饰产生了兴趣。
这有点像抖音里通过故事带货,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值得推崇。
跟大家的互动,尺度把握得也较好,一路上车里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达了昆明。
到昆明后,因为大家飞机或高铁的时间还早,就把我们拉到了昆明进出口中心,在这里候车,候车的时间大家自由购物。
我们一路上所去的购物点的货物这里基本上都有。
再仔细看了下,同样的东西,这里便宜好多,我只能心里苦笑一下,好在我前面也没买多少东西。
在回去的飞机上,我就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次的云南之行,有几点想法。
一、云南旅游市场的整顿还是卓有成效的。
至少我们这个团,还没有发生导游强制游客购买物品的情况发生,尽管导游的脸色不好看,但相比以前,这肯定是一个大的进步。
二、旅游市场管理细节上还需下功夫。
以前在网上也曾看到官宣,云南购物假一赔十,一个月内无条件退货什么的,目的就是让游客放心购物。
上车后几位导游也反复强调说,只要一进入云南境内每个人都会收到这个官宣的短信,事实上我是直到离开也没收到这个短信,问其他游客也没有收到。
购物时,也没见店家和导游提示如何便捷的退货,该留存什么票据,该如何联系相关部门。
说明领导对云南旅游环境的治理是非常急迫的,但具体的执行却是不到位的,细节上没有从游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那种一元团的存在,说明缺乏长远的旅游规划思路,有些急功近利。
包括我们这种一千多元的团,都是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这本身也没错,旅游嘛!不都是这样搞的吗?问题是,你把这种购买物品的意愿强加给游客,哪怕是隐晦的传达,也会给游客带来不适感。
会让游客浮想联翩,从而降低旅游体验。
四、提高诚信度、透明度。
我一直在想,广东省既没有知名的景区,也没有什么有特色的自然风貌,可是年年广东省都占据全国旅游收入榜的第一,靠的是什么呀?无外乎两样,一个是吃,一个是购物。
广东人好吃天下闻名,自然是能吸引外地游客。
购物他们一定是依靠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才吸引的大量的游客、回头客。
在这一点上,云南真应该好好向广东学习,千万别把旅游做成一锤子买卖。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是不是旅行社、导游们都习惯了以前那种混乱的旅游市场。
规范化以后,感觉收入降低了,就把气撒到游客头上,才有了我们遇到的“班主任”、“训导主任”。
总体来说,在现阶段,经济条件允许的,出去玩还是找那种纯玩的团较好,毕竟旅游本身就是为了放松自己、享受一个好心情。
跟上这么一个购物团,天天给自己添堵,真是得不偿失。
我嫂子就是资深导游,最近几年都是带国外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带到国外后就和当地的地接一起带着国内的这群游客购物,每次提成最少五万。
国外疫情后又开始带的国内团,有一次她朋友组织了一场低价团,去香港澳门厦门,说让我报一个,带着孩子出去玩一趟,那时候孩子小,舟车劳顿的我就拒绝了,我婆婆乐颠颠的说她去,就跟着那个团玩去了。
在车上导游就拿出一个大塑料袋,给大家推销产品,讲了半天买的人很少,她就继续讲,都快一个钟头了还不发车,这团都不是什么高端旅客,高端有钱的也不报这样的旅游团。
导游有些翻脸了,大家才不情不愿的多多少少都买了样东西,我婆婆买的两套脸谱钥匙扣,一套里五个,花了120。
第一站厦门,把她们带到一个大型卖地方特产的商场,玉器纪念品丝绸电子产品啥的,应有尽有,也不知道是导游还是商场,这批人进去后就从外面把门锁上了,不购物不让出来,有几个老年人在里面热的喘不过气来要出去才知道人家锁上门了,叫门人家不开,说销售额到不了不让走,这群人也就明白了虽然团费便宜,可都在这些地方等着挨宰呢,为了能尽快出去,连我婆婆一个农村老太婆都花了599买了一个据说超声波驱蚊的,花了199买了个虎头枕头,这俩东西纯属废物,蚊子苍蝇在那个超声波上歇脚,虎头枕头更是无用武之地,我婆婆后悔的说还不如花买俩玉镯子呢,甭管真的假的瞎戴去了。
他们团费是399包括车费住宿和伙食费,给他们的饭,根本就没吃饱过,去了五天饿了五天,香港和澳门也是,走马观花只在外面景点转了转,压根就没进去,我婆婆说还以为澳门多富呢,看那楼房还不如咱们那的高呢,回去的时候导游又强制购物,我婆婆迫不得已买了个果篮,花了三百,里面全是杨桃,说实话,拿回来后谁也没吃,全扔了。
出去这一趟,购物花了小两千,她因为少白头看起来显老,实际上才五十多岁,看起来像七十,导游也不敢硬逼迫她,所以她还是花钱最少的,其他人据说都花了五六千,多的一万多,买的玉器,不知道真假。
我婆婆说花点钱无所谓,见世面了多好啊,可要是我出去旅游买那一堆破烂,我婆婆还不得成天嘴上损我,再夸她自己多精明绝对上不了当。
就这样的团,我相信没人愿意参加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