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有什么

火星上有什么,第1张

火星上有什么 火星上有什么东西火星上有什么?火星上有什么东西火星上有什么

1、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地下水湖)。

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2、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

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上有什么?火星上有什么吗?为什么国家花那么多钱探测?

探索火星,一为基础科学的进步,二为航天技术的不断精进。

人类迟早遨游天空,火星探测是为未来的投入,现在相较美国还有追赶的可能,若再过50年,一切都晚了。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在航天方面的投入比我国多很多,首先在时代背景中,欧美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大力发展航天科技,因为我国历史的关系,比欧美更迟地进行工业化改革,这也是近代史上我国饱受国外欺负的原因。

现在看来欧美的发展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航天领域这一方面都是如此。

科研、资源探查、导航、灾难防控、环境保护、侦察、气象等很多方面如今都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帮助。

而它们当年能更早地开展航天是因为工业化中的投入,相反我国在80年代之前工业化,而美国哈勃望远镜80年代就已升空,而我国现在还没有那么大口径的空间光学望远镜,这就是技术上的落后。

我国早期的发展比较偏,注重民生使得农业机械等方面比较有优势,这也使得我国利用世界占比不多的土地养活更多人口的原因,但是在航天科技方面时间上落后了二十多年,到五六十年代才提出了两d一星的战略,得益于一大批海外归国的爱国志士,我国两d一星工程得以发展,但是历程上也是很艰难的,遇到过中苏断交等事件。

直到1972年我国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然而它仅仅21天就失去了联系,算是完成了预定目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鼓舞。

航天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工业类型有很大的要求,直到如今有独立航天的国家无一不是工业类型相对齐全且技术水准在世界先进行列的国家。

如今我国的经济技术实力足以支撑更广泛的航天探测,这有益于我国的基础科学的进补,要知道世界上每一次的迅速发展,都来源于基础科学或者技术上的进步。

早年间落后于人,美国50年前就实现过载人登月,前苏联将近60年前就已进行载人航天,而我国呢?2003年杨利伟才乘坐神舟五号,那是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而杨利伟在太空待了21小时,那时的神舟五号上也没厕所,杨利伟等于是憋了20多个小时,而在这之前十来年,国际空间站就已经实现了宇航员长期驻留太空、进行空间实验、对地观测等,也使得欧美在空间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方面的研究领先我国很多。

但空间站是十多个国家,前前后后耗费十多年,花费了1600亿美元才建设起来的!我们当初也想掏钱掏技术参与,可欧美欺负你实力不足,不允许!!!这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己的空间站的原因。

无论哪个国家最初发展航天都是投入大于产出的,因为向太空发射卫星火箭十分耗费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一同付出,当然也需要更多的符合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承担火箭的设计和制造,因为投入大于产出而不进行航天肯定是短视的行为。

说一句题外话,我国曾经在大飞机、芯片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可是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有些高投入的行业不得不放弃,造成了后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投入去追赶,而那肯定是非常艰难的抉择,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再不求精进,那么未来相似的事情会不断上演。

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地球资源相迟早满足不了人类需求,向太空索取资源是必然的过程,如今在尚有追赶机会的时候不加大投入,未来只能被人家欺负。

这就是我们进行火星探测的原因,火星什么也没有,但是火星是一个很好的技术验证平台,至今只有美国、俄罗斯、欧洲有一定的独立探测火星的能力,涉及的国家还很少,也就十来个吧,在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成功的背景之下,展开更遥远的航天探测活动,更有利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基础科学的实力,虽然现在看不到什么收益,百十年过去后人们会感叹现在的发展策略,这将是我们为后代子孙创造的优势地位。

事物是发展的,永远不能只将目光定于当下。

这个月或者下个月,我国就将进行我们独立进行的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目前长征五号四已经矗立在海南文昌的发射场上,最早可能于7月23号就进行发射任务,将天问一号投入火星转移轨道,用接近1年的时间奔向火星(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最近时也有5500万公里,发射窗口2年多才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绕火探测后释放着陆器登陆火星展开火星巡视探测,希望一次性实现“绕、落、巡”,而这个过程也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为什么是我们借鉴人家的程序,还不是因为早期各方面的实力不足?!时不我待,现在投入多是为了未来不落后甚至领先。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我来聊聊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火星。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后诞生了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种文明。

我们曾经是三种文明的集大成者。

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是基础,中华文明最早从刀耕火种开始到建立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就是建立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基础上的。

这种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同时也是现代科学的发展的最大阻碍。

如我国历朝历代都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和官职,如秦汉的太史令,唐宋的太史局,明清的钦天监等等。

这些机构为天子通过天象来正确判读上天的旨意,会系统的记录各种天象,所以我国古代的天象观测记录也是被世界公认为最系统最悠久的,但并没有人通过这些详实的观测数据去发现背后的自然规律,从而产生现代科学。

一切始于礼法,却受制于礼法。

游牧文明自带狼性血液,不时对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农耕文明进行鞭策和换血,让文明得以延续在历史的潮流中,同样是农耕文明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相继消亡,而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却顽强的存活下来,原因之一就是当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安于现状时会有来自于北方游牧文明不时的鞭策和狼性血液的输入。

作家姜戎《狼图腾》就全面生动的描述了这种狼性文化。

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彻底征服了中原后,受制于自然条件与生产力也不得不选择同化,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各民族的融合史。

弱肉强食的海洋文明却最具开阔创新精神,让文明发展壮大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关于海洋文明的篇幅不超过百分之五,但中国却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源地。

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伊本·考尔大贝)在 《道里邦国志》就提到唐朝的鲁金(今越南河内)、汉府(今广州)、汉久(今泉州)和刚突(今扬州)四大港口城市。

到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更是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官方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涨潮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都是描述当时泉州港贸易的盛况,据说现在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浔埔女簪花围的习俗是保留古波斯妇女头饰遗风。

在造船技术方面,早在唐朝就出现的水密隔舱技术,领先欧洲近十个世纪。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所使用的郑和宝船更是当时世界造船技术的巅峰制作。

以海为生也塑造了航海人吃苦耐劳,与浪搏击的精神。

可以说三种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相互融合相互牵制,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灿烂的文化。

断臂自残,丢弃海洋文化但在六百年前我们自我丢弃了海洋文明,一纸航海禁令将所有的成就通通付之一炬。

究其根源,还是五千年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封建统治阶层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作祟。

导致我们民族走向衰败,至今没有走出其造成的影响。

几乎在郑和第七下西洋的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了,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下,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开启地理大发现,同时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中国不仅完全错过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三个世纪后还迎来了英国的坚船利炮,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也被迫打开了国门。

现在我们依然未从当年的断臂自残中恢复过了,至今依然有某国的航母在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

仰望星空,开启星际大航海时代上个世纪50年代是航天、核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涉足太空,你是否想过会诞生第四种文明——星际文明呢?我们错过了五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现在另一个大航海时代又来了——星际大航海时代,虽然相对其他国家,甚至对印度来说,我们都已经起步晚了,但不能再错过了。

仰望星空,从星际探测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也会诞生星际文明。

也许这个文明早在星际间存在,只是以地球文明的技术,还没有资格参与。

面对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狼性的游牧文明,弱肉强食的海洋文化,星际文明会是什么样?也许真如大刘在《三体》里描述的一样——黑暗森林。

如果是这样,作为占人类成员五分之一的一个群体,就更有义务去探索太空,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人类文明的续存尽力了。

本文结论纯属主观臆想,理性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32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