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字独创

什么是汉字独创,第1张

什么是汉字独创 汉字独创四个字是什么体

怎么没有图片呀,是你提问的问题标题中的这四个字吗。

太小了,看不清楚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这几句话写出了对联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

1995年,马云第一次在西雅图教师朋友家接触到电脑和互联网,他输入了beer,有美国的,有日本的,有德国的,但是没有中国的东西。

马云好奇敲了个China beer(中国啤酒),没有,马云又敲了一个China,还是没有,显示no data。

(没有数据)当时的马云,第一次接触电脑,还害怕触摸电脑的键盘,担心这个东西太贵,如果弄坏了,赔不起。

马云的经历,也恰恰说明了直到1995年,中国人对于家用电脑,有多么陌生。

我们再看美国。

苹果二代个人电脑1977年,美国苹果公司生产了APPLE II(苹果二代)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面向家庭普通用户使用的电脑,4KB内存的电脑,售价1298美元,美国中产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更重要的是,这款苹果二代电脑,和1975年世界首款家庭电脑MITS Altair 8800,还有1976年的苹果一代不同,APPLE II(苹果二代)的 *** 作没有技术门槛,即使你不是工程师或技术控,也可以轻松 *** 作。

于是APPLE II(苹果二代)迅速风靡美国,开启了世界个人电脑的时代。

美国家庭个人电脑拥有比例,从1989年的15%,上升到了2000年的51%,美国的高科技股在90年代也空前繁荣,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率先进入了伟大的“信息时代”。

也就在APPLE II诞生的同一年10月,一个名叫王永民的南阳人,离开了他十年动乱中,呆了八年的大三线(四川永川某研究所),带着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的感伤,回到了家乡河南南阳。

离开时四川时,这位时年三十岁,毕业于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大龄男青年填了一首词:“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

”他去了当时效益很好的南阳防爆电机厂报到,但是人家不要他,拒绝的理由是:我们的电机都有线,我们不需要无线电。

后来辗转,他去了南阳县地区科委,当技术员。

1978年,他在科委第一次见到了一台日本人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

日本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MC-6这个照排植字机,就是用字盘来代替铸造铅字,直接机械化排版印刷,省去了铸造铅字和铅字排版的复杂工序。

当时,中国的出版业还相当原始,以报纸为例,还停留在铸字和铅字排版的时代。

报纸一天只能出四个版面,多了就排不出来:早晨,铸字工人开始将铅、锡等材料溶解铸字,(四版)通常每天需要的字数在4万左右;白天,记者写稿后,编辑对稿件的字号进行标记,发往排字车间;晚上,拣字工人再根据编好的稿子从上午准备好的铸字中拣出码好,交由出版员排版;编辑、校对人员看完小样后,还得将错字挑出来,再找出正确的字填上,然后再印刷。

如果遇到临时改版,前面所做的一切,都要重来。

如此的工序,和一千年前的毕昇差别不大,如果说有什么进步,大概是把毕昇的胶泥活字或木活字,换成了铅字,如此而已。

这个日本机器,解决的正是当时汉字在信息时代,如何输入(打字)和如何输出(排版)的问题。

80年代初,有不少人把中国计算机业和印刷业的落后,归罪于了汉字。

以日文为例,由于假名匹配罗马字文,打字输入很方便。

以“日本”为例,打出nihonn,方便搞定。

但是汉字如果用罗马字拼音,重码率太高。

一时间,国内外“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声称如果中国不放弃使用方块儿汉字,将无法进入信息时代。

这种呼声当时很难驳倒,因为汉字在计算机时代早期,确实无法解决快速输入和快速输出的问题。

正是这两个问题,让汉字在80年代遭遇了又一次严重危机。

当时南阳川光厂为这台日本机器研制了一个汉字输入键盘,检字非常麻烦。

王永民提了一个问题,与当时的川光厂总工发生了意见分歧:“谁能记住24个幻灯片每个胶片上究竟放的是哪273个字,你的姓又在24个幻灯片中的哪个胶片上?”这个提问激怒了总工:“王永民给我当徒弟,还得再学三年!”于是王永民立下军令状,开始自己着手研制汉字输入法,时间是1978年。

提到汉字的输入法,林语堂先生是必须要提及的人。

他早在30年代,就开始构思中文打字机的设计,1946年正式开始研制,1947年,林语堂研制的“明快打字机”正式发布。

林语堂的打字机使用了他创制的“上下形检字法”,开创了中文输入法的先河。

其原理和后来王永民的五笔字根,思路相似,即将汉字拆解成若干字根,通过键盘输入字根的组合,来实现汉字的输入。

在打字机一统天下的机械时代,只要解决了汉字输入法的难题,机械设计并不难,即将不同的字根刻在机械滚筒上,通过不同滚筒的组合,最终打出一个汉字。

“这架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备字7000个。

每字只打三键。

字模是铸在六根有六面的滚轴上。

以六十四键取代了庞大的字盘,每个字只按三键,每分钟可打50个字,不需要经过复杂训练,任何人在获得指导后都可以进行 *** 作。

在汉字世界里,林语堂发明的这台打字机是一项革命性的创举。

”(引自知乎东东q)这个就是明快打字机布满字根的滚筒,相当于字盘。

不过麻烦的是,上下形检字法,说到底是一套检字系统,重码率不低,需要打字员通过打字机上的一个放大镜,人工检索选字。

*** 作放法如图:A:分别打出汉字的第一个部首和最后一个部首所在键位;B:通过打字机上安置的放大镜框选择滚筒上的汉字;C:输入与该汉字匹配的阿拉伯数字键位,打字机输出成功。

排满部首的键盘,有点五笔打字的感觉。

从上下形检字法原理和64键位来看,我们明显可以看到30年代,汉字改革运动中“假名系”的影子。

可惜林语堂的打字机因为造价高和国内战乱,最终没有投入市场。

他的输入法后来被台湾神通电脑公司买走,改名“简易输入法”,获得了应用。

但是王永民,面临的挑战显然不是输入法有无的问题,而是要发明一种新的输入法,解决现存汉字输入法重码率高、键位多的难题。

林语堂先生的64键位和每分钟50字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而重码率太高,是当时所有中文输入法面临的最大挑战。

试看《国家标准GB18030大字符集》的27533个汉字中,读Li音的字有246个。

如果靠拼音输入法去选,你会不会直接放弃?(王永民当年反对的照排机输入法,就是从上百个字库里选字。

)王永民从编纂词典的郑易里先生那里借鉴了新的汉字编码方案。

郑易里,郑码发明人,《英华大字典》编纂者通过五年的艰苦研究,提炼出了独创的字根编码,1983年8月,最终把汉字从188键的编码,压缩到了最后五笔字型第一版的25键编码方案。

25键的方案意味着,汉字输入法能够直接使用世界上通行的Qwerty键盘,而不必要研制特制的中文键盘。

1984年,在联合国的演示中,五笔字型打字法创下了一分钟打120多字的记录。

(后来最高官方记录是293字/分钟)五笔字型(王码)的原理简单来讲,是将汉字的字形凝练成有限的字根,将字根排布到键盘的指定键位,通过简单的键位组合来打出汉字。

在五笔字型还没有获得推广的1984年,《参考消息》曾有这样的记载:“法新社洛杉矶8月5日电,新华社派了22名记者,4名摄影记者和4名技术人员在奥运会采访和工作。

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7000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一台装有中文快速输入法的电脑,打字速度还不如手写快。

所以当时五笔的发明,一举解决了中国汉字快速输入法的难题,新华社将五笔字型誉为中国文化史上 “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的重大发明,王永民也被称为“当代毕昇”。

从90年代到2000年初,很长的一段时期,对于许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人来说,学电脑的第一步,就是学五笔。

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入为主”。

当今世界的各种语言几乎都可以用文字来书写,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先人所造文字的基础上,要么演变继承,要么直接拿来用。

基本上,最早接触到什么文字,大多会几经变革流传下来,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

原创文字几千年以前,人类可以用语言交流,但是没有文字记载。

后来,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原始文字,这些文字当中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的只有两个,甲骨文和腓尼基字母。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三大原始文字之一。

最初是用来祭祀和占卜,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字形也经历了“甲-金-篆-隶-楷”的变化,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契形文字的基础上,将象形与读音相结合产生的文字。

比如,腓尼基的语言中,“gimmel”是小棍子的意思。

于是,腓尼基人就画了一个小棍子的图形,作为一个字母,表示gimmel中“g”的读音,见下图第三个字母。

希腊字母中的“Gamma”和拉丁字母中的C与G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腓尼基语中的每一个音素(只有辅音),都用一个发音相近的常用物体的象形字母来表示,这样22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就可以表示这门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字母表,除中日朝韩以外的所有现代文字都是由这套字母表演变而来。

演变文字在古代,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大多会向文化发达、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学习,把他们的文字借过来,几经演变变成自己的文字。

比如日本,不仅很大程度地借用了我们的汉字,还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表音的假名,用来书写无法写成汉字的词汇。

越南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喃字,喃字造字法与汉字极其相似,辨识度远高于契丹女真西夏文。

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最早的文明,借用腓尼基字母,并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增加元音字母,演变为现在的希腊字母。

后来希腊字母又演变成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用来书写拉丁文和斯拉夫人的语言。

此外,像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印地文、蒙古文、泰文、藏文等都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借用文字借用文字指的是把别人的文字拿来直接用,修改幅度较小,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比如,日文中的汉字部分,就是直接借用中文汉字。

西罗马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入主中原”,就把罗马人的拉丁字母拿来直接用,现在大家看到的英文和德文就是这么来的。

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借用拉丁字母,外蒙古和中东国家借用西里尔字母,伊斯兰教民族借用阿拉伯字母,满洲人借用蒙古字母,都是这个道理。

这种“文字借用”发生的时间一般距现在不远,被借用的文字已十分成熟,不需要太多改动,只要围着字母加几个简单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字母的形状。

更换文字文字的更换往往伴随着文字的借用。

历史上,大部分民族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字,就会一直用下去,就像中国的汉字,无论如何演变,都不会参考其它的文字。

但由于政治、宗教等原因,有一些民族的文字发生过全盘的更换。

比如,维吾尔人最早使用的是类似满蒙文字的回纥文字,后来因为宗教原因改成了现在的文字。

外蒙古过去的文字是借用回纥文字,和内蒙古一样,现在因为政治原因改用西里尔字母。

也有一些曾经使用汉字的文字,现在使用表音文字,比如越南和朝韩。

越南人过去用的是汉喃混用文,受法国殖民时期传教士的罗马标音影响,如今改用拉丁文字。

朝鲜半岛最开始全盘引入中文,记录事情时也要先翻译成中文用汉字记载。

后来世宗大王为了照顾百姓,率领群臣发明了谚文,也就是现在的韩文。

经历了一段时间汉谚混用,如今全部用谚文书写。

朝鲜半岛的谚文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原创文字。

有人说越南和朝韩取缔汉字是数典忘祖,其实没有这么严重。

过去文盲率极高,而且现在会汉字的越南人和韩国人也不少,不亚于文字变革之前。

更何况,汉字也不是他们的祖先发明的。

(虽然我很支持越南和朝韩恢复汉字书写。

)总结上面我们介绍过,世界上的原创文字有很多,大多已经无人使用。

有代表性的就是腓尼基人的腓尼基字母和华夏人的甲骨文。

腓尼基字母演变成了不少文字,但腓尼基的语言已不存在。

只有我们独创的汉字,伴随语言发展到现在。

历史上使用汉字的四大民族,中、日、朝韩、越,只有中日还保留着汉字书写,后二者已经变成了表音文字,实在可惜。

放弃汉字的原因,可能是汉字数量庞大,不如表音文字好学。

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相信有一天,朝韩和越南是有能力普及汉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33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