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说起。
穿越时光隧道,我们来到了1700年前,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令后世极其向往的年代,因为我们习惯性给这个时期冠以了“风流”二字。
在这片战火中,胡人成功灭掉了野心勃勃的司马家族,而司马家族落荒而逃,到了长江以南的建康(南京),就这样,在万里长江的庇护下,苟且延续着这个王朝:东晋。
这个朝代,除了“风流”二字,其实还有“不公平”三个字。
整个社会都是不公平的。
因为那个时候,都是“接班制”,也叫“九品中正制”一般称为“门阀制度”。
就是一个家族,祖祖辈辈都当官,官员的选拔也是在这些官二代里面找。
所以有权的永远有权,穷的要命的永远抬不起头。
就这样,两大贵族世家族诞生了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他们的代表人物,王家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谢家有谢安(淝水之战总指挥)、谢玄(淝水之战总前锋)、谢广坤(玩笑话)、谢灵运、谢脁。
这两大贵族世家,受尽皇室恩宠,子子辈辈一出生就注定不用读书更不用考试,就能顺理成章当官。
人得信命啊。
所以就有了前面刘禹锡那首《乌衣巷》来怀古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了。
而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两位名传千古的“富二代”兼“官二代”,史称“大小谢”的谢灵运和谢脁。
先说,大谢,谢灵运。
谢灵运,含着金钥匙出生在东晋。
他的基因是非常强大的,他是王羲之的重外孙、谢玄的孙子。
从小就在寄养在一位非常有名的道士家里,所以小名叫“客儿”。
拥有强大基因,又喜欢看书,所以从小谢灵运就博学多才,聪慧过人,他的爷爷谢玄非常疼爱他。
18岁便继承祖父爵位,成为康乐公。
在东晋那个拼爹的时代,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比现在的王思聪都秀。
按正常情节,谢灵运这个家世,这身才华,不需要费抬手的力气,就可以身居要职,才学、官场双丰收,可他偏不。
这是一个很偏激的主,不守法律,随意而为,所以从20岁到35岁这些年一直担任参军和侍郎的不要紧的职务。
35岁以后,东晋灭亡,谢灵运爵位从两千户降级到五百户,他更不乐意了。
在朝廷当官,喜欢评论同僚,是不是在“微博”发一条某个朝廷大员的“热搜头条”爆料别人,搞得别人都怕了他。
就这样他被排挤到外地当官,在外地当官的他更无法无天,经常翘班带着一大群仆人,香车宝马,声势浩荡去游山玩水,这就算了,一去十几天,政事不管不问,到一个地方就吟诗作赋,发个朋友圈。
同僚们一直不理解,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去旅游?有才有爹就是任性,谢灵运佛性当官,翘班公车旅行是常事,看心情辞职也是说走就走。
其实他之所以这样,他自己是觉得可以凭自己才华可以当更高的官,可朝廷偏偏给他闲差,所以心态失衡了。
他曾经说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其实人家皇帝心里欣赏的是他的才华,不是政治本领。
不然让他这么造,早就被撸掉了。
他家人都写信劝他,可他不听,让家里 *** 碎了心。
有一次他辞职回到乡下老家,有钱的人到处有别墅,在那他写下了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其实他的这种官场失意便游山玩水的态度,恰恰成就了他山水诗的地位,一篇《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光耀万世。
一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足以让后世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之倾倒。
就这,谢灵运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次辞职回家后,仗着,钱多小弟多,户外玩得可不是背包客,一队人马在山里伐木开路,只道挖掘技术哪家强,挑战蓝翔没商量,轰轰烈烈几百公里,临海太守王琇以为闹山贼,调查一番才知道,原来是谢大公子在旅游。
财大气粗的谢灵运跟皇帝求购会稽回踵湖,是的,人家要买的不是湖景别墅,而是一个湖!谢灵运想把湖填了种地,此湖离城市很近,百姓们取湖产为吃穿用度,因此就算皇帝同意,会稽太守孟顗还是坚决不肯给,谢灵运又求始宁岯崲湖,孟顗还是坚决不给,二人由此结下梁子。
皇帝只好给谢灵运换个地方,派他做临川内史,然而他还是嚣张依旧,藐视法律犯了案子,上面派警察来逮捕,他非但不思悔改,把警察给反抓了。
你说这可咋整。
皇帝爱他才,念他爷爷谢玄功勋还是忍了,免他死罪,流放广州。
可他的迷弟薛道双雇人密谋劫囚车,无奈遇到猪队友,事不成反被捕,一股脑全招供。
谢灵运罪加一等,被判广州行弃市刑,终年四十九。
一大旷世奇才,终于死在了自己手里。
但他的诗作,却开山水诗之先河,成为山水诗鼻祖。
后世,李白的“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很多诗作,都有谢灵运那任性潇洒的身影。
再说小谢,谢朓。
谢朓,是谢灵运的同族,比谢灵运小79岁,但架不住谢家人丁兴旺,所以谢朓辈分比较大,算是谢灵运的侄子辈。
但谢朓,毕竟出生完了几十年,生在了南北朝南朝刘宋王朝和萧齐王朝。
刘宋还好些,萧齐王朝兼职就是朝不保夕。
先说说让人头大的南北朝历史吧: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共169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而谢眺,生活的萧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3年,却有9个皇帝,平均在位不到3年。
所以整个国家有多乱可想而知。
但毕竟出身名门,19岁便接了铁饭碗,“解褐入仕”,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
当时还跟随郡王在荆州呆了两年,留下了很多诗篇,比如:“四面东清风,朝夜起寒色”。
32岁那年,谢朓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外任宣城太守。
这次外任,让他得了一个千古名号“谢宣城”,也给现在的安徽宣城增加了两个著名景点“敬亭山”和“谢朓楼”。
若无谢朓这一次外任宣城,更没有唐朝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赠汪伦》、《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等名篇。
对这一次外任,他是矛盾的,一方面远离齐朝国都南京,就意味着远离权利核心,仕途没什么希望了,但一方面这次外任,远离了国都朝不保夕的血的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去宣城之前,谢朓是亲眼目睹了3年时间内,换了三任皇帝,而且萧鸾更是杀了前两任皇帝和武帝的众多王子,从鲜血中爬上王座。
这一切,都极大震撼了谢朓的内心。
所以他在从建康沿着长江逆流而去宣城途中写了这首千古名作《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首诗把他去宣城当官的纠结完美表现出来了。
两年后,他从宣城回到建康,为了保全自己,告发岳父王敬则,导致岳父遭灭族之祸。
又过了两年,是公元499年,历史中最最臭名昭著的东昏侯萧宝卷,这位东昏侯,可以说是骄奢淫逸、任用奸臣,滥杀无辜,荒唐至极,史书中看到他都想穿越过去乱棍打死的那种。
一路谨小慎微的谢朓,最终没逃过这位东昏侯。
当时别人想废东昏候,使国家安定下来。
就去见谢朓,拉他一齐参与这件事。
谢脁认为自己受恩于明帝,东昏候虽然无道,但毕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应,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
别人对他自然恨之入骨。
被恶人先告状,诬告他谋反。
东昏候这个糊涂皇帝,就把他谢朓打入大狱。
最后谢朓病死狱中,才36岁。
一生低首谢宣城。
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谢朓在当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
”到唐代诗坛更有着深刻的影响,杜甫说“谢朓篇堪讽诵”,李白对谢眺更是倾倒“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所以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朓的五言诗,如《游东田》中的“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治宅》中的“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
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绿”等等。
在盛唐王维等五言诗出现之前,可以说是诗苑的上品了。
谢朓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佳句颇多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等……,至今脍炙人口。
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谢朓在世时,已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
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像谢朓诗歌所体现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两位从贵族世家走来的公子,一位开山水诗之先河,所观之山水皆入诗中;一位继承发扬,清新流丽化景于情,给唐诗的灿烂星河灌入了源源活水。
这也是为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词大咖为之低首膜拜的原由吧。
谢灵运(385年-433年),与陶渊明( 365年—427年)基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生活在东晋与刘宋之间。
但是与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的颜延之还是陶渊明的挚友。
谢陶二人,一个开创了山水诗派,一个开创了田园诗派。
东晋司马氏大权旁落后,陶渊明隐居避世,而谢灵运依旧在朝廷为官。
东晋被南朝刘宋政权(420年~479年)取代以后,谢灵运的爵位由世袭的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成为刘宋政权的官员。
东晋以前是很少有人写山水景色的诗,在谢灵运之前,两晋之间有个叫做郭璞(276年-324年)的人,此人是中国风水先生的祖师爷,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郭璞的游仙诗对于谢灵运的山水诗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谢灵运好游山水,为官时每次出行,必大张旗鼓,劈山开路,为了方便还发明了登山专用鞋“谢公屐”。
谢诗自成一派,被后世尊为山水诗的鼻祖。
另外他还翻译了不少佛经,因为需要翻译时需要注音,所以谢灵运对于后期音韵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谢的诗以五言四言为主,当时的人不屑于写七言诗,鲍照(414年-466年)出现以后,才大力创作七言诗,大家看一下初唐的诗会发现,初唐诗五言依然是主流,到盛唐时七言才渐渐赶了上来。
李白一生留下的七言律诗都不太好,但是五言律诗精品很多,到杜甫手里,七律真正的发扬光大了。
下边看一下其代表作有什么特点:《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登池上楼》 ·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 *** 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首都押平声韵, 双数句仄收较多,而且几乎每一联都对仗,这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在齐梁时期出现了永明体,开始分辨四声,引入了平仄的概念,开始出现了真正的格律诗。
再看一首谢灵运的《会吟行》: 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
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
敷绩壶冀始,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
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滮池溉粳稻,轻云暧松杞。
大家发现没有,谢灵运是一个“对仗”狂人。
他那时候文学界没有发现平仄,否则他每一首都是五言排律。
可惜的是谢灵运被宋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否则会不会提前发现四声和平仄呢?@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