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看看这三拳是怎么打的。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打得眼棱崩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
”这三拳打的,一个字,精彩!其次,再看看为何要打三拳?鲁达是出于惩罚和教训恶霸势力的目的,所以,就不能只有一拳。
当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也不是鲁达,而是作者施耐庵。
“三”这个数字在古代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古人对三这个数字似乎特殊偏爱。
《西游记》里面有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里面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让徐州……《红楼梦》里面有三进大观园、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也不例外,有三碗不过冈、无三不过望、三打祝家庄……为何都要用三来表示?可能是人类刚刚发明数字的时候,只创造出了三个数字,所以,三这个数字在最初的阶段代表的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三个,而是有最多、最大的意思。
后来后面的数字陆续出现,但是,三作为最多、最大的意思仍然保留了下来。
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也常说“事不过三”。
所以,刘玄德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出山帮忙了。
因为他明白,“事不过三”,刘备来了三次,可以了,如果这次继续躲猫猫,刘备可能不会再来了,自己就真的要躬耕南阳,一辈子修理地球了!“三打白骨精”也是如此,打了三次,可以了,故事已经推向了高潮,已然很精彩了,读者已经享受到了阅读的快感。
如果再来个四打、五打、六打,即使故事一样精彩,也是败笔了!读来索然无味!读者会怀疑作者在胡编烂凑骗稿费!同理,三拳打死镇关西,可谓恰到好处。
正可谓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一拳打死,没有气势;四五六七八九十拳打死,则失了气势!不光作者施耐庵懂这个道理,他笔下的鲁达也懂这个道理。
他消遣镇关西也是三次,第一次切十斤精肉做的臊子,第二次切十斤肥肉做的臊子,第三次切十斤寸金软骨做的臊子。
你看,前两次,郑屠都选择默默地接受了,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发了牢骚了。
不是因为没什么东西可切了,完全可以再切十斤猪腰子做的臊子,回去给小种经略相公补补肾也可以的。
只是到了三这,就恰到好处了,无需再切了!
鲁智深,男,年令32周岁,职业,下级军官,面相,大光头,脸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塌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有吃饱了,没事干的闲人,可去捉拿或告发,赏金好商量。
这是大原府代州雁门县十字街,市井十分闹热。
我与同事下班路过,看到一簇人围在这看贴在超市门口,玻璃橱前的悬償公告。
话归正传。
为什么鲁大个子三拳就把卖肉老郑打死了,而不是一脚踢死了,或少打二拳,要么老郑二天可照常卖肉,鲁军官也不会半个世纪后八十多岁,活活死在淅江,可在山东吃吃玩玩,快快乐乐不是更自由自在,梁山好汉108将少一人也无所谓。
当时案发前,老鲁吃多了酒,就去打抱不平,火气焦燥,进酒店前,就打骂行人,打老郑前,又把店小二打得口中吐血,还加一拳把小青年二大门牙,害得这二小结婚相親那年都多化去礼金。
鲁达夲只是想教训下郑屠夫,他们是熟交,鲁是老少经略处二代人府上军官提辖,老郑又天天送肉去府上,常见面,打打招呼,郑常给鲁口袋包把香烟,巴结下光头。
案发现场,鲁智深,虽鲁莽,但智深,他是军官,懂战术策略,首先把对方老郑体力消耗掉,郑三次大运動,切包子臊子精肉用去半个时辰,加上尽肥肉,还火上加油,也要做臊子,这可是全世界都听不到,见不到的事,亏老鲁想得出,十斤嘞,一精一肥二十斤,各用荷叶包好。
此时老郑化去至少一个半小吋,已累得浑身无力,血压暴升。
不行!光头鲁还要十斤每根三厘米长的软骨,还要把骨头剁成泥?老郑傻了急了,一句分辩话刚出口,来了,来了,大事不好,祸从天降,酒醉气燥山东鲁汉,人勇智深,两包二十斤精肥肉末,铺天盖地打到郑老板脸上,此时当午,郑已贫泛气短,加上血压高,人饥肚饿,鲁先朝郑下身踢一脚,郑痛倒街上,其鲁不动脚碰,郑病发都要倒地,这是大家为在法医学说都懂常识。
所一拳也罢,三拳也罢,老郑之死拿现时高血压,脑中风,脑出血…都为常见,所中午要午睡,不要去卖肉买肉。
108将鲁达提辖和杨志提辖,官职不高,但都为艺高手段较深的人,都为读者喜爱。
这些就不提了,在此感谢出这题问老师,喝酒对身体有好处,现天冷,又近过年,喝完不要去闹市,闹事,其老郑不是打死,而是气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