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的善的部首是什么

善待的善的部首是什么,第1张

善待的善的部首是什么 “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

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绝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质,从而把“上善若水”理解为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就象是水一样,也就是说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质。

《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真是这样子的吗?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水深火热、洪水猛兽、水性杨花、水火无情这些成语又如何解释?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关键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义。

不知“善”字本义,一切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归于谬误,圣人的智慧就不会被我们真正领悟。

实际上,“善”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并无美丑、好坏之分。

“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

人初生时,由于还没有受到社会和教育的熏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

所谓“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阶段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的自然属性。

从造字角度讲,“善”字从羊从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为之“善”。

那么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也无论是牛羊鸡狗,还是狼虫虎豹,在刚出生时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除都很可爱之外,他们都是饿了就会张口哭(叫),饿极了还会咬痛母亲的乳头,饱了就很快乐,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无所谓恶与不恶。

但当他们长大後,其本性大多会发生极大改变,只有羊长大後变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故以羊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言乎羊者,故造字为“善”。

由于羊天生温良,故“善”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品性,与“恶”相对。

注意:善恶的善是引申义,而不是本义。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本义是中性的,并无褒贬意义,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贬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分。

“善”本义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无褒贬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属性。

“臭”的本义指鼻子的功能所产生的嗅觉,即气味,无所谓香味与恶味,但又引申特指恶味。

如“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义,仅指气味,不特指恶味,因为朱门人家是不会让酒肉产生恶味的。

再如“祥”字,其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征兆,并无吉凶之分,引申则特指吉兆。

《诗经·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祥”用本义,至于吉凶,文王心里不占而知也,占之只不过是一种固定仪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义,那么“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水静则平。

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对万物都有利但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争上,而准是处于众人都所恶的地方,故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了。

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规律,故曰“上善若水”。

孔子也曾解释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

而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静则平矣,水的这种自然属性最接近于天之恒道,故曰“上善若水”。

人道效法天道,当争道不争高,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处。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

按照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则,善是一个会意字。

善字的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个口,意思是说我们说话,要像羊一样,这就是善,就是完美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羊是个吉祥物。

好多含义美好的词,都与羊有关。

比如美,这就是羊大为美的意思。

比如吉祥的祥,它的右边也是羊。

为什么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呢?首先,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它不像其他的猛兽,它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羊的角都是弯曲向内长的,这样的争斗,不会要命。

按照孔子的观点,这就是君子之争。

好像羊的身上,也有了君子的风范。

所以中国汉字中好多表达吉祥如意、美好等词,与羊有关。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水的特性,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什么启示?上善若水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世界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推动力。

而道是无形的,是无为的,道是自然而然的,它不会有意为之,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结果。

在这个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老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做人,都应该遵循道的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

你不要胡作非为,一切以自然而然为最高标准,所以老子崇尚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在人的生活中,老子崇尚不争。

老子认为与人争斗争权夺利,是灾祸的开始,你要是不为人先,你要是不与人争,那么别人就不与你争,这样你才是无敌的。

另外,老子的人生哲学,崇尚的是柔软,崇尚的是柔弱,崇尚的是持盈保泰之道。

任何事情你都不要做的太满,太过,否则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他总是向着事物发展的反方向前进。

那么,在自然界,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契合老子的哲学理念吗?肯定没有。

首先,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其次,水是柔软的。

它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这完全符合老子的贵柔的思想。

第三,水是最为宽容的。

它可以容纳这世间所有的污垢,所有的不美好,这也与老子的思想密切相关。

第四,水有不争的特性。

别的东西都向上,而水是向下的,它从来不与别人争斗,这又符合老子的不争的思想。

第五,水有滋润万物的仁人之心。

老子认为,我们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第六,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的这些特性,完美地契合了老子的政治与人伦思想,所以,老子把水看成是最完美的善。

其实,孔子也很喜欢水,他曾经说了一大段水的好话,完美地阐释了老子的上善若水的思想。

在《荀子·宥坐》中,孔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

淖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意思是: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软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

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在这里,孔子把水看成了他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水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君子的人格。

所以,上善若水。

做人当学水的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43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