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éi biān sān jué。
2、[释义]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3、[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指的是什么为是什么“韦编三绝”中的“韦”,其本意到底是什么?“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晚年才喜欢上研读《周易》,并著有《序卦传》(分上下)、《彖传》(分上下)、《系辞传》、《象传》(分上下)、《说卦传》、《文言传》和《杂卦传》等共十篇传文。
孔子研读《周易》,常常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以致穿竹简的皮绳经常被磨断。
即使这样勤奋用功,孔子都深感生命有限,来日不多,怕在有生之年不能悟透《周易》并用充足的时间有所著述,于是发出哀叹:若上天能再借给我几年时间,我对《周易》的著述就不仅是寥寥之《十翼》,而是彬彬可称丰盛矣。
孔子是用所剩无几的生命和严重透支的精力在与死神赛跑啊,其目标就是登上《易》学的高峰,为后人探索出一条文化之路来。
“韦编三绝”正是孔子废寝忘食、舍命探《易》的真实写照,后用这个成语凡指读书勤奋,手不释卷。
细究这个成语,传统把“韦”解释成熟牛皮,把“编”解释成编缀、穿编,然后又说:“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
这种解释比较含糊,不明确。
实际上,“韦”就是指皮绳,而不是指熟牛皮。
“编”就是指用绳索穿制好的简书,展开来谓之“编”,卷起来谓之“卷”。
“韦编三绝”的本意就是指用皮绳穿制的简书多次断裂、破损,其断裂的,有可能是皮绳,也有可能是竹简。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韦”字,我看非把“韦”字和“皮”以及“革”放在一起解释不可,因为“皮”可制成“革”,然后“革”才可制成“韦”。
“皮”是指覆盖于动物表面,用以保护肌肤和内脏的组织。
“革”是指把剥下来的皮经脱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学方式加工所得到的已经变性不易腐烂的动物皮。
皮是未经加工过的组织,而革是已经加工过的皮,所谓生皮熟革。
由于皮加工成革,使用了化学方法,革已经完全改变了皮的性质,故“革”字引申为改变、除去的意思。
“韦”是由“革”制成的。
把革分割成细条状,然后通过旋转捻拧,再把若干股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了绳索,这就是“韦”,其中三股绳曰“徽”,两股绳曰“纆”。
《易·坎卦》曰:“系用徽纆,寘之丛棘,三岁不得,凶。
”任何东西都一样,只要拧成一股绳,就有了力量,何况是牛皮绳呢!人也是这样,如果人能象牛皮绳一样拧成一股劲,那力量就大了,故有“伟”字。
如果别的东西能象牛皮绳一样拧成一股劲,那都是力量,如炜、帏、玮、闱、围等字。
我们从“韦”字的古字形上可以看到,字的两端是两个相同的部件,只是方向相反,其代表的意义就是指捻绳时,绳两端的用力方向是相反的,一端向左拧,另一端就必须向右拧,如麻花状。
在这个意义上讲,“韦”又有了背逆、避开的意思,故有“违”、“讳”等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