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怪和责备哪个程度深

责怪和责备哪个程度深,第1张

责怪和责备哪个程度深 责备与责怪,哪个程度深

责备是语言说话/责怪是语言带表情或四肢动作/责难层次更深带有穿小鞋成份

责备责怪和责骂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孩子遇到事情,父亲永远都是责怪他,是什么心理?

“爸爸,这是我这次考试的成绩。

”“才98分,你怎么不考100?你看隔壁的小明,每次都拿第一。

”“爸爸,我刚才摔了一跤。

”“你怎么那么笨,连走路都不会。

”很熟悉的场景,是不是?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有一种家庭教育,叫“你什么都不行,别人家孩子永远优秀”。

为什么有些家长偏向于责怪孩子,而不是鼓励孩子?可能他们小时候就是这过来的心理学上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并且长久而深远的。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要与原生家庭产生许多牵绊。

这种牵绊,从我们出母胎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在我们逐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首先是从养育者身上习得了如何开口说话,如何处理事情,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果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在一种打击式教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假如他自己也认同这种教育方式,那么,成年以后100%的会应用到自己的子女教育上;如果他自己不认同,并且拼命的否定自己的养育者,那么,这种否定就会像自我催眠一般,让他牢牢记住自己最不喜欢的养育者的言行,并逐渐发展成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而这两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成年以后对自己孩子进行否定式教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待人接物,与人相处,随时觉察自己的言行,可以帮助发现自己是否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如果发现了,分析尝试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慢慢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不少家长误解了“激将法”的正确打开方式“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不少家长出于担心夸奖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于是选择不夸奖孩子,而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或者是否定自家孩子的努力;或者是吹毛求疵;或者是一脸严肃“不要骄傲”……有一些家长,似乎从未想过正面肯定自家孩子,吝啬于表扬孩子,并美其名曰“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就是利用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其不服输的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

但,这种方法的应用,是要看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并且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 *** 之过急,也不能过缓,否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不少家长以为,激将法就是一直否定孩子,以达到刺激他的目的。

然而,这种一直否定的教育方式,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不一定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还可能使孩子从此变得很自卑,失去斗志,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对孩子使用激将法,前提是家长曾经表扬过孩子,肯定过孩子。

也就是说,肯定和刺激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有时候,可能是恨铁不成钢,也可能是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却不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有可能是虚荣心太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的,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沟通;或者自己小时候有曾经未实现的愿望,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理想的继承者,而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甚至有点不切实际;然而,他们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

现在很多家长,看着别人家给孩子报课后兴趣班,就跟着瞎报,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舞蹈,后天学画画,大后天学计算机,把孩子搞得比成年人还忙,却从来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的特长是什么。

于是,当自己给孩子安排了一切,孩子却没有给自己相应的期望回馈,大失所望,于是对孩子各种批评。

在一些情况下,家长们喜欢互相攀比,尤其两家孩子在场,特别喜欢比成绩,比获奖……各种暗暗较劲,有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就是给自己丢脸,于是对孩子没好脸色。

虚荣心有时候真的是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家长也会一直责骂孩子第一种,重男轻女说起重男轻女,罪魁祸首,应该是明清时期歪曲程朱理学的人,由于他们的病态自卑,拼命打压女性,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要去除这些封建余毒,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一些女性从小在家庭里不受待见,不管做什么,做的好还是不好,永远都是受气的那一个。

第二种,窝里横所谓的“窝里横”,简单的说,就是对着外人满脸笑容,对着家人凶巴巴。

这类人一般有着深度自卑的心,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又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于是对着外人开启讨好人格模式,期待获得外人的肯定;对着家人开启霸道模式,其实也是想获得家人的肯定,但拉不下面子。

他们最擅长的一点就是,把在外面的气带回家里来撒,弄得全家不愉快。

第三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各种批评、否定、侮辱、吹毛求疵,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因而,当他们成年以后,家里人必须听自己的,否则就是不忠,就是背叛,哪怕你是善意的提醒,他们也会视为是对自己的敌意,并且把事情闹大,弄得人尽皆知。

而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最经常做的,就是在子女身上重复自己小时候的遭遇,拼命否定、打击。

上述几种可能,不管是哪一种,对子女心理成长都极为不利。

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出于好意,但是长期在打击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有的可能心理扭曲,甚至患抑郁症、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只能说,学会自己疏导情绪,或找人倾诉,慢慢释放不良情绪,也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毕竟有些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谢谢!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苏珊·福沃德博士和克雷格·巴克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

作者认为,很多孩子都生活在有毒的家庭体系中。

所以,很多父母都是有毒的父母。

有毒的父母分七种。

一、永远正确的父母。

二、不履行职责的父母。

三、 *** 控型父母。

四、酗酒型父母。

五、身体虐待型父母。

六、言语虐待型父母。

七、性虐待型父母。

问题中的父亲,就属于第一种。

孩子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所以,孩子特别需要鼓励和包容。

然而,这位父亲永远都是责备孩子,这很难说是爱。

相反,他的行为会给孩子特别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如果愿意,您可以读读此书。

也许改变不了这位父亲,但至少可以让孩子明白是怎么回事,把过错归为过错方,孩子不必总为此责备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46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