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游子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第1张

游子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游子吟》所讲述的是亲子还是教育?为什么?

《游子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首诗了。

小学时就已经会摇头晃脑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讲述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爱,那它最想传递出来的是什么呢?其实,《游子吟》当时表达的是母子亲情,现在则多了一些教育意味。

在孟郊写此诗时,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母亲为儿子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千百年来,这首诗流传不熄,是因为很多人从这三十个字中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读懂了母爱的伟大。

没有更多的言语,母亲却把自己对孩子的牵挂都用一针一线缝进了衣服里,只希望孩子把衣服穿在身上,可以照顾好自己。

那时候,这首诗更多的是讴歌母亲,引起大家的共鸣。

而到了现在,缝补衣服成了非常少见的画面,孩子们没有了类似的体验,但是母爱却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现代的母子的关系也又有了新时代的特征,但不管时代怎么变,妈妈对孩子的爱不会变,而孩子也应该对母亲孝敬有加。

所以,这首诗就又担负起了教育意义,让孩子从小了解母爱的伟大,从别人的故事上想到自己的生活里。

所以,《游子吟》这首诗不仅是在讴歌母爱,也是在教育大家,孝敬母亲。

首先对您的诚邀表示感谢。

在此令您遗憾的是,我不能准确的回答您。

因为我只知道这是一篇反应母爱的,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的爱和尊重。

对于这首诗,即反应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就是亲子,同时对于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爱中受到了教育,教育真的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可谓教育的生活化。

再次请您谅解,不能很好的回答您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46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