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仅英帝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欧洲以及美国主要还是采取复本位制与银本位制。
实际上,在十九世纪的多数时间里,由于法国和美国采用复本位制,因此复本位制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
不过,随着金银市场价格比例的变化,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国家段从复本位制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
正如蒙代尔指出:“即使在复本位制世界里,多元主义是通则而不是例外,一些国家是真正的复本位制,另一些国家则是金本位制,还有一些国家是银本位制。
”1786年大陆议会决定美国采用美元作为货币单位后,美国第一任任财长汉密尔顿于1792年4月2日创建美国的复本位制。
美元被定义为24.75格令的纯金与371.25格令的纯银,双金属价格比为15。
但是,当时法国是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国家。
1785年,路易十四的财政部长卡罗纳把法国的双金属价格比确定为15.5:1。
四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财长汉密尔顿无法预知未来双金属价格比应为多少。
也就是说在国际局势极为动荡的形势下,汉密尔顿必须依靠猜测来决定双金属的价格比,因此十分容易出错,后来证明他确实猜错了。
1803年,拿破仑登基后着手重整法国信用,他把双金属价格比再次确定为卡罗纳时期的15.5:1,致使美国政府高估了本国的白银价值,而低估了黄金价值。
于是,存在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美国建国后前四十年里,实施的货币制度就是银本位制。
到1837年7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确定美元黄金含量为23.22格令,成色标准由11/12降至9/10,那么双金属价格比则为16:1。
这样一来,黄金价值就被高估了,而白银价值则被低估了。
结果,白银大量流出而黄金则不断流入,美国又返回金本位制。
可见,当时货币体系同时存在三种“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
这一趋势,在1870年后被打破。
1873年法国停铸银币,同年德意志帝国开始实施金本位制。
1879年美国停铸银币,准备实施金本位制。
之后,1892年奥匈帝国实施金本位制;1897年日本实施金本位制;1900年俄国实施金本位制。
1900年,德国、美国正式以法律确认金本位制……由于这些列强是当时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拥有庞大殖民地以及附属国,那么这些殖民地以及附属国也一定采取与宗主国相似的货币制度。
于是,当时世界大部分基本都实施了金本位制。
但是,当时的中国、印度和墨西哥,仍采取银本位制。
不得不承认,金本位制给世界带来了某种形式的货币统一。
当时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在全球最庞大的黄金储备的伦敦,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英镑是支撑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货币。
虽然1872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英镑的竞争力显然要比法郎、美元和马克更强劲些。
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全球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和外汇交易全球屈指可数。
伦敦吸引了大量国际国际机构、企业前来投资。
如十九世纪著名的银行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将最大分行和实际总部驻扎在伦敦。
此后出现了如摩根财团、巴林兄弟、布朗兄弟、雷曼兄弟、库恩罗布等叱咤风云的财团。
他们源源不断地将欧洲大量资本输入世界各地,创造出巨额财富。
当然,以金本位制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体系绝非风平浪静,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金融、银行、货币危机。
可见,金本位制并非能成为一个普遍的货币制度,其存在的历史也很短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