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法以哪个部位常用

搓法以哪个部位常用,第1张

搓法以哪个部位常用 家长必备的小儿推拿知识有哪些?

《小儿推拿必备基础》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时间:小儿推拿手法 *** 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 *** 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在手法 *** 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 *** 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 *** 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用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小儿皮肤破损的作用,还有助于提高疗效。

一、按法是指用手指或掌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1)拇指按法:以拇指螺纹面或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握拳,并伸直拇指,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

(2)中指按法:以中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握拳,并伸直中指,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

(3)掌按法:用掌心着力,按压时腕关节背屈,垂直用力,忌用双掌重叠按法。

(4) *** 作时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不可突施暴力。

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临床应用】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法”的复合手法。

指按法接触面积小为“以指代针”之法,适合全身穴位,如按膊阳池、按揉脊柱等。

中指按天突时随小儿呼吸出入,以豁痰、催吐、利尿。

掌按法面积较大,多用于胸背部。

二、摩法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手掌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

【动作要领】(1)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2)指掌着力部分要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活动,用劲要自然。

(3)摩动时速度、压力宜均匀。

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压力不宜过轻或过重。

摩法每分钟120次左右。

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圣济总录》有:“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临床应用】摩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

用以治疗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症。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的功能。

应用时可配合药物进行药摩。

此外,还可用于腰背及肌肉肿胀处,以消肿止痛。

三、推法推法包括直推、旋推、分推、合推、运推、一指禅推法6种,在此介绍以下4种。

(一 )直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螺纹面,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动作要领】(1)直推时,手握拳,伸直拇指或食、中二指。

(2)肩、肘、腕关节放松,用拇指做直推法时主要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活动,用食、中指做推法时主要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3)推时可根据需要用双手或单手,可向上、向下推动,宜做直线推动,不宜歪斜。

(4)推法用力较揉法轻,是在表皮进行 *** 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5)直推的速度较快,每分钟为250-300次。

(6)直推法与其他几种推法,在施术时均应用手指蘸取介质。

蘸取介质时要干湿得宜,过干过湿均为不宜。

【临床应用】直推法是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常用于“线”状穴位的 *** 作,如开天门、推三关、推大肠、推脊等。

临床中一般以直推为清法。

(二)旋推法以右手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称旋推法。

【动作要领】(1)旋推法犹如用单指做摩法,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2)其 *** 作速度较直推法慢,约每分钟200次。

(3)推时仅靠拇指做小幅度运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手部的“面状”穴位,如旋推脾经、旋推肾经等。

临床中旋推一般作为补法。

(三)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面,或食、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做分向推动;或做“︿”形推动,称分推法,又称分法。

【动作要领】(1)该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 *** 作。

(2)向两旁分推时,动作应轻快,不要重推如抹法,也不要重按如捺法。

(3)分推时可做直线推动,也可顺体表做弧形推动。

(4)向两旁分推如直线时,速度较快,幅度较小,每分钟250-300次;分推如弧线时,则速度稍慢,幅度较大,约每分钟200次。

【临床应用】本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

适用于坎宫、大横纹、璇玑、腹、肺俞等,因向左右分向推动,故又称分阴阳,如分额阴阳、分胸阴阳、分腹阴阳、分腕阴阳、分背阴阳等。

(四)合推法以两手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称合推法,又称为合法、和法。

【动作要领】(1)与分推法相似,其 *** 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且只有直线推动,无弧形推动。

每分钟250-300次。

(2)合推法动作幅度小,推时不要向中间挤拢皮肤。

【临床应用】该法临床应用较少,仅用于合推大横纹的治疗,有和理气血等作用。

四、拿法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二指,或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穴位和经筋,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另外,用双手拇指指端对称用力按压某部位或穴位;或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指端对称用力按压某穴位或部位;或用中指指端扣拨某穴位或部位的方法,都称拿法。

【动作要领】(1)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

(2) *** 作时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临床应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四肢和肌肉较丰满的穴位、部位或经筋处。

多用于治疗发汗解表、止惊定搐,如治疗风寒感冒、惊风等。

常用的有拿肩井、拿风池、拿委中、拿承山等。

五、揉法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螺纹面等部位,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称揉法。

【动作要领】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动前臂一起做回旋活动。

腕部活动幅度可逐步扩大,动作要轻柔。

*** 作时所施压力要适中,以受术者感到舒适为度。

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灵活而有节律性。

一般每分钟120~160次。

(一 )鱼际揉法以手掌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做揉法的,称鱼际揉法。

(二)掌根揉法以掌根置于施术部位上做揉法的,称掌根揉法。

(三)指揉法以手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做揉法的,称指揉法。

仅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做揉法者,称单指揉;用食、中二指同时揉一处或分揉两穴者,称双指揉;用食、中、无名指三指同时揉一处或分揉三穴者,称三指揉。

双指揉和三指揉法是在指揉法的基础上变化的方法,既能缩短治疗时间,又能取得预期效果。

【临床应用】揉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于全身各部,常用于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及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鱼际揉常用于面部,单指揉常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双指揉和三指揉常用于胸腹腰背部,如揉乳根、乳旁,揉双侧背俞穴,揉脐,揉天枢等;掌揉常用于脘腹,如揉中脘、揉脐等。

六、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拿施术部位的肌肤。

称为捏法。

捏法常用于脊柱,称捏脊。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三指捏法,是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并用力提拿。

这种方法古称“拈法”,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拈取其脊骨皮”的说法,在民间又称翻皮肤;另一种是二指捏法,是将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动作要领】(1)提拿肌肤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

过多则不宜向前推动,过少则皮肤较痛且容易滑脱。

(2)提拿时手法不宜过重,但也不宜过轻。

过重则手法欠灵活,过轻则不易“得气”。

(3)捏拿时不要拧转皮肤。

(4) *** 作时,当先捏肌肤、次提拿、次捻动、次推动,动作要相当协调。

【临床应用】捏法主要用于背脊部,故称捏脊,又因主治疳积,又称捏积。

该法能够通调脏腑、强健身体和防治多种病症,因而作为一种疗法已经广泛应用。

通常在应用时由下向上而行。

先捏脊3遍,第四遍时要行“捏三提一法”,即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最后按捏相应背俞穴。

七、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或用双掌面小鱼际夹住某部位做搓揉,或用单掌贴于某部位做单向摩挲,也有以手指指面在小儿经穴上往来摩挲称之为搓的。

【动作要领】(1)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患者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若在脐部,用手法来搓摩,则称为搓脐;用于肩关节时,则用双手掌根、小鱼际相对用力搓揉。

【临床应用】腰背、胁肋常用搓摩法,肩周常用搓揉法,四肢部常用搓转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脉,放松肌肉的作用。

首先要明白小儿推拿并不是神仙药水包治百病,对于0-14岁孩子的日常疾病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但是并不是什么病都可以只推拿不去医院的。

其次,要学会基础辩证,根据孩子出现的症状判断出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表证还是里证,只有先辩证明白才能对症推拿。

最后,熟练学会小儿推拿手法,这个需要常实践练习,看是看不会的。

我们小儿推拿多取手穴推拿,与成人推拿有很多区别。

小儿推拿力道轻快柔和,手穴多身体穴位较少。

上面这些基本知识都可以在手机上自学,简单又方便,只需要下载一个主人翁小儿推拿APP,能够在家轻松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53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