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军机房最早是在哪个皇帝

清朝时的军机房最早是在哪个皇帝,第1张

清朝时的军机房最早是在哪个皇帝 清朝的殿阁大学士是什么意思?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殿阁大学士也是沿造前朝公务员制度而设置。

清朝的殿阁大学士位高权重;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辅佐机构,略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办公厅及最高书记处兼各研究室的权限总和。

因为清朝殿阁大学士最开始是指保和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共计四殿两阁,并称为殿阁。

殿阁的掌舵人被封为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相当于内阁的集体,授予大学士时分为满汉两类。

该职称代表着所在殿、阁的负责人。

代表人物有索额图、张廷玉、和珅、阿桂、福康安等历史名人。

清朝大学士官阶非常之高,达到正一品。

也有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

其外还有学士、侍读学士两类中高级编制,分别是从二品和从四品。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我写过一篇《关于清代的大学士制度,您都知道哪些相关的历史知识?》,仅作参考而已,全文如下:说起清朝的大学士来,似乎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二;但是,要详细问起三四来,就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述说详备。

其实,关于清朝大学士这个话题,因为算是有些专业度的,所以,我原本不想写,其中主要顾虑,就是感兴趣的人没有几个,最终受众不多、读者太少。

可是,就这个话题,我看了三四次之后,还是觉得这些基础知识是需要补充和学习的,于是,心中,不忍冷落,最后还是决定,将这一内容写出来。

一来呢,这是对我历史知识的增补;二来呢,我还想着,或许也有和我一样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和我一样对这个题目不明了的朋友。

不想那么多了,就算是自己学习,同时和大家共同进步吧。

先说出处,本篇是依照清人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中的一段文字而成的。

政治制度和人类社会当中的其他很多物事一样,都是有传承的,这是最基本的概念,读者必须明了。

基于这一概念,就清朝的大学士制度而言,它并不是清人的原创或者发明,它完全是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而成的。

在清朝,起初,凡是被授予大学士的人,他必须要兼六部之中某一部的尚书。

所谓六部,是指隋唐以后,对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隋朝始设六部,初称为吏、礼、兵、都官、度支、工部,很快,改都官为刑部、改度支为民部;遂有吏、礼、兵、刑、民、工六部。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改民部为户部,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定型。

六部沿革,其脉络,须从前代说起:秦汉时,九卿分掌中央行政事务;魏晋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

至隋朝,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中唐至五代,六部权力削弱,形同虚设。

北宋前期,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六部所掌事务甚少,各部正官除特旨供职者外,其余皆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六部复行其本职。

西夏、辽代、金朝等各代,均仿汉人之制,设置六部。

元代,以六部改属中书省。

明初,沿袭元制,朱元璋洪武十三(公元1380年)罢除宰相之职,废掉中书省,解析其政,分归六部,至此,六部各自独立,直接听命于皇帝,地位更甲尊崇。

清代,承袭明制;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增设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上;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897年),改户部为度支部;改兵部为陆军部;改刑部为法部;改礼部为典礼院;又增设农工商部(工部并入其中)、民政部、学部等,至此,六部之称遂废。

最先,大学士必须兼任六部中之中某一部的尚书。

但是,必须清楚,此时大学士所兼任之六部尚书,并非实职,而是虚衔,他们并不实际参与管理其所兼任之“某一部”的事务。

这个时候,六部尚书,各另有其人。

到了清高宗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中叶,此时的大学士,在兼任六部中的某一部尚书时,才开始出现其真实管理所兼任“某一部”具体事务的情况。

清仁宗嘉庆(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年间,大学士兼任六部中的某一部尚书时,真实管理其所兼任之部的具体事务,已经被确定为常规,是必须如此的。

这样一来,大学士所兼的尚书职务,就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是官职分明的。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自从军机处设立之后,大学士就不再参与机要事务了。

大学士原本属于内阁,但是,在有了军机处之后,内阁权力自然相应被削弱。

自此之后,内阁之中,大学士所承办的事情,主要是每天对各部、各省上呈的文件进行初步的答复;还有,就是承担向下发布朝廷的文件;另外,对朝廷所采纳的上报文件,必须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发布出去。

大学士名义上所担负的上述这些事情,其中很多还被中书所分担;当然,上述这些事情,日常还有侍读管理;所以,大学士基本上都是坐享其成而已。

那个侍候,国家如果没有大的典礼、大的会议,大学士实际上是全年都不用去内阁的。

后来,朝廷觉得这样不行,于是,朝廷才开始让大学士兼六种之中某一部的尚书职位,这样一来,大学士就没有理由再常年不上班了,同时,大学士也有个官方的去处了。

当然,大学士的兼差,并不仅仅局限于兼某一部的职,也有部分大学士位高望重,便同时兼任多个职位。

这种情况下的大学士,他可能就是全力实际管理其所兼职位的事务,内阁的事,他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以上,是关于大学士的概述,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大学士的殿阁设置。

清朝立国初期的大学士,分为三院,分别是: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三院大学士为四殿二阁大学士。

这四殿大学士分别是: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二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恢复为原来的三院大学士: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改为四殿大学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改为三殿二阁大学士。

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二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到了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才确定为三殿三阁大学士。

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到了这个侍候,大学士在员额上也有了初步的规定,也就是:大学士只设四员。

此前,清朝的大学士的员额是没有定数的,其数额范围是从五、六位到十一、十二位不等。

但是,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保和殿大学士、文忠公富察·傅恒去逝之后,保和殿就不再设置大学士。

自此以后,清朝的大学士,只剩下了二殿三阁。

这二殿大学士分别是: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至于大学士授职时的名称,自清圣祖康熙以来,并没有定例可循。

所以,有些时候,某殿某阁,并没有设置大学士;而有些时候,一殿一阁之中,可能同时有好几人被授予相同的大学士衔。

到了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以后,才开始在每殿每阁各设一名大学士;但是,那个时候,已经确定,大学士的员额仅限四名;须知,二殿三阁共有五缺,因员额四员,所以,大学士的确定,就只能是二殿二阁,一殿三阁这样来组合了。

这种组合,也没有规律,主要看皇帝高兴,由其心情决定。

以上在介绍大学士的过程中,大学士的名位次序,也如文中的排列,从先到后,即由大至小。

比如三院中,弘文院大学士第一、秘书院大学士第二、国史院大学士第三;二殿三阁中,文华殿大学士最尊英殿大学士次之,文渊阁大学士再次之、东阁大学士又次之、体仁阁大学士最末。

这种大学士制度,一直沿袭传承到了清末。

附本文相关资料:【军机处】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清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

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

清高宗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富察·傅恒】约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字春和,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乾隆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

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清高宗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力主清军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

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

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

次年四月,率京师及满、蒙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

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军遣使请和,疏奏罢兵。

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卒。

清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

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56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