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表达了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表达了什么,第1张

不识庐山真面目表达了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如果置身其中的话,是很难看得清楚,只有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话就比较明白!1、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5、赏析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底是因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这两句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如同你身边的妻子,本来是最美丽的,可是因为长期在你身边,却不以为然了。

直到有人当你面夸她时,才会像如梦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跳出事外,以旁观者的角度,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读这两句诗的心得体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60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