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写的是沿途什么的景色

早发白帝城写的是沿途什么的景色,第1张

早发白帝城写的是沿途什么的景色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色

全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轻松与喜悦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

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

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

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

“还”,归来的意思。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

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

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

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

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

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

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

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

”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

”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

”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李白在什么情况写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写于晚年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之后,短短一首绝句,迸发出的是作者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情。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知名度比较高的一首诗,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标配篇目,文字清新,意境脱俗,夸张平中见奇,读来朗朗上口,历来脍炙人口。

以前人们大多把它当做一首普通记行的山水景物诗,认为是李白早年出川时作,仅仅把它归入此类,没有做更深层次的解读,赞赏的点也仅仅局限于末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夸张地自然、贴切和传神,巧妙化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名句“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令人耳目一新!但经后人考证,发现此诗并非李白早年出川时的作品,而是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归来,途经三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诗人重获自由,内心的欢快无法遏止,乘船顺江而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言为心声,情真意切!我们都知道李白有傲骨,不屑于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更不耻于游走于权贵之门而获职,即便后来被赐金赶出长安,一直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料后来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获罪,若不是郭子仪说情,连小命也不保。

死罪饶了,活罪难逃,被流放夜郎,也就意味着此生的政治命运基本结束。

突然一纸赦书,使李白感觉机会还是大大的,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多了去了,这种感慨是外人很难理解的,所以途经三峡,峡还是那个峡,水依然是那江水,但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希望还在,内心怎不激动,绣口轻启,就是一首经典。

古人欣赏诗文,强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果然是至论,不然,我们自以为理解了作品,如果不了解作者和真实的创作背景,实际上可能是隔靴挠痒而已,惹得作者在九泉之下哂笑不已!

21天隔离期结束了,核酸检测正常。

可以回家了的情况下心情大好写的![耶][呲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61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