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件大事,吃穿住。
吃饭是大问题。
现代人有福气,打米磨面都己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从上边倒入粮食,下边流出纯净的米面,干净省力。
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农村还使用几千年前的土办法,用石头碾子和石头磙子压米和面。
条件好的套上毛驴拉磙子,防止驴吃米还给戴上“呼嗒",于是有了"御磨杀驴"这个成语。
那时侯每天晚上碾房的人排很多人。
排不上号第二天要挨饿的。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农耕历史。
早在石器石代就开始用石器打米磨面了。
古代粮食加工工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
开始的时候把粮食放到石臼里,用石头棒子不停的捣叫舂米。
效律低下还费力气。
然后用簸箕把糠皮簸掉。
后来据说,春秋.时期的鲁班做出石头磨盘,古人开始用碾子磨面,从此中国人进入面食时代,而在此之前麦子都是煮着吃的。
可建国以后在新郑裴里岗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以经出土了石磨盘和磨棒,看来古人用磨盘的历史要提前数千年。
到了汉代冶铁业技术成熟,石器制作比从前容易得多。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民己经普遍使用石磨盘碾米。
我国古代手工业非常发达,石头制作的加工米的工具种类多种多样,脚踏石碓,水力驱动水碓开始在各地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牛拉连磨和水碾,大大提高了碾米效律。
如今,这些原始碾米技术在偏远的地方还保留一些,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失传了,有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石碾为何物,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传统技术遗失的一种无耐。
纯粹从技术角度看,中国古代舂米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手工 *** 作,二是机械驱动。
南北朝大面积推广应用水车之前,中国人的主食是水煮谷粒,所谓有肉谓羹,无肉谓粥就是这个意思。
倒不是说这之前没有谷物脱粒,而是手工脱粒很艰难。
比如稻谷可用手搓、瓦片等简单工具。
其后就是臼杵,用人力捣,最后再手工脱粒。
而水车应用之后,中国人才普遍开始吃到大米白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