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鹿野书院来作答。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桃花源记》流传至今,他本人可谓是田园派诗人的开创者。
他曾经从政,后来回归田园,一辈子写诗喝酒,那么他究竟是否真的喜欢田园生活,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
一身傲骨出名门,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东晋浔阳柴桑人,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所以可谓出身名门。
他年少时就曾修习儒家经典,在那个老庄思想盛行的年代,又备受熏陶。
道家潇洒超俗,儒家虽然忠君爱国,可也有“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说法。
可以想象,他生性洒脱,气质超然,少年时便有一身傲骨,志向高洁。
他自号“五柳先生”,著有《五柳先生传》。
从《五柳先生传》里可以看出,他爱诗爱酒,把这两件事看作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件大事。
他身上体现着围巾南北朝时代的潇洒豪迈。
他二十多岁时曾经当过官,彭泽令。
结果当官当了几十天,上面就来了官儿,让他穿戴整齐前去问安。
他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于是挂冠而去,还做了一手《归去来辞》以明志。
他躬耕自给,安贫乐道,爱菊花,爱喝酒。
在淡泊中寻找真乐趣他身上深深印刻着魏晋风流的影子,懂得在淡泊中寻找真乐趣。
他的诗词中处处透着生活中原本的美好,放松但不放纵,美好而不骄奢。
他诗里的世界,是中国历代文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真正能逃离十丈红尘,平心静气的寻找这种生活的人又有几人?大部分人还是宦海沉浮,糊里糊涂的过了一生。
《归园田居》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文字十分朴实,似乎就是一个耕读持家的人写出来的。
但却让人感觉到朴实而简单的生活,和诗人闲庭信步看着自己的田园时的满足感和怡然自得。
题目中那句诗来自他的《饮酒》,这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让人觉得,仿佛有人在问他,如何能过的如此怡然自得?他告诉那人,如果你能把心静下来,放在日常的那些点滴生活上,淡泊名利,就算身居闹事,依然能够过上安然若泰的生活。
这首诗妙在收尾处,仿佛那人还不明白,只是知道了表象而不明白真意。
他呵呵一笑:可意会不可言传。
也忘了自己要辩解什么,又沉迷到自己的日子里去了。
真性情的诗人,影响深远他的诗句影响了很多人,比如李白,王维,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
苏东坡对他的诗爱不释手,拿起来就没办法放下。
从前上学的时候,每逢学习古文,老师总爱提问这首诗或这篇文章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大多咏物田园诗句里似乎都蕴藏着太多的郁郁不得志。
久而久之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一沾田园,就一定藏着什么隐情。
其实后来曾有好多人请他出来做官,无奈志趣只在田园,只能让世俗失望了。
于是他依然拒绝,继续饮酒,作诗,名流千古。
想来他该是在田园中找到了人生真谛。
这其实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确幸”非常相似,人生就一次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不盲目从众,不沽名钓誉,这才是不辜负来世上走一遭。
以上是来自鹿野书院的回答,如果您有不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
魏晋时代,国家动乱,战争不止,朝堂黑暗,当时的文人时常能经历好几个朝代的变迁,陶渊明作为那个时期的文人,看惯了朝代更迭,政治无常,所以辞去当时的彭泽令一职,选择归隐田园。
最初的陶渊明不是真的喜欢隐居,而是为了逃避政乱,躲避朝堂的纷争,在他的诗句中经常看到他在官场和田园中纠结,如《归园田居.其一》中,他写道“守拙归园田”,其中“守拙”的意思是士大夫清高的态度,可以体会到,陶渊明是以士大夫的身份回归田园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徘徊、一种逃避,而非真的想回归田园。
后来的陶渊明,逐渐开始喜欢上了田园生活,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他是真的下地干活了,不然养活不了一家人啊,所以此时的陶渊明开始真正的回归田园,将日子过成了诗,更是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之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