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什么字

秦始皇用什么字,第1张

秦始皇用什么字 秦始皇没称始皇帝的话,用什么谥号比较好?

感谢史友的邀请,我是安定郡小书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始皇嬴政是首个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皇帝最开始应该是“皇”、“帝”两个词,当然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在上古时期就有“三皇”“五帝”的称呼,其中“三皇”一般认为就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一般认为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他们一般也就是当时部落首领,也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之后进入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也随着时代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

但是随着春秋战国礼乐崩坏,许多诸侯国僭越称王,甚至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湣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仅仅以“王”称呼已不足以彰显其丰功伟业,就让丞相李斯诸人商议新的称号。

于是李斯诸位大臣商议之后,上奏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以“皇帝”作为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新的称谓。

同时嬴政更希望自己建立的秦帝国能够在子孙后代的手中一直延续下去,就自号“始皇帝”,接下来历任统治者依次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可惜事与愿违,秦帝国仅仅传到胡亥手中就二世而亡,成为南柯一梦。

假如秦始皇嬴政不以始皇帝为自己的称号的话,依然会选择其他区别与“王”的称号,因为“王”的称号已经经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滥用开始贬值了,最有可能会选择一个新的、从未出现的称谓也未必可知。

谢谢您的邀请!谥号的由来谥号最早始于西周朝,谥与号有别,并非一个东西。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

这是谥法之始。

《周礼》说:“小丧赐谥。

”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谥法解》中云:“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 两周时期,周王室和春秋战国的各大小诸侯国均广泛施行谥法制度,到了秦朝被废除,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恢复了谥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秦始皇为何没有谥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由此可见,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觉得非常没有意义,不喜欢这样被后人议论,因此便把它废除了。

因此,秦始皇本人以及此后的秦二世都没有谥号。

古代皇帝谥号大体分三类中国古代皇帝的谥号大体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比如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那么可以给个“文”字(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等);如果这皇帝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那么则可以谥号为“武”(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 *** 等)。

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在“平谥”中,如果一个皇帝的谥号是“怀”,那大概是说他性格仁慈,但是没什么能力,搞不好后来还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则是说这皇帝在位时国家遭难,虽然这国难并非由于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总归他也无力回天,因而后人只能对他表示惋惜和同情。

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被给予“恶谥”的皇帝,一般暴慢无亲被称作“厉”,比如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个周厉王。

其他比较常见恶谥还有“炀”(隋炀帝)、“哀”(鲁哀公)、“幽”(周幽王)、“灵”(卫灵公)等等。

非要给他谥号的话,哪些谥号合适呢?历史上对于始皇帝的功过是非其实是分成三派的,一种是狂热者,笔者称其为秦粉;一种是中庸者,笔者称为秦中;另一种是否定者,笔者称其为秦黑。

若非要给其一个谥号的话,笔者在此针对上述三种看法分别给予一个谥号,以作参考,权当抛砖引玉。

秦粉:秦高祖武皇帝。

武谥号,开疆拓土,一统八荒的秦始皇用武字也非常贴切。

秦中:秦太祖桓皇帝。

桓谥号,其实是平中带褒义的良平谥。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秦黑:秦世祖厉皇帝。

厉谥号,暴慢无亲用来形容秦始皇其实生平状态其实也不为过。

说明:这里使用的皇帝庙号高祖、太祖皆为开国皇帝所用,而世祖多为开启断代史的皇帝的庙号。

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可以留言交流探讨。

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关注@九州历史杂谈 带给你别的平台没有的冷门历史知识和历史哲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68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