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包公故事的书是什么书

描写包公故事的书是什么书,第1张

描写包公故事的书是什么书 描写包公的小故事30--50字

包拯吃鱼的故事 包拯早年丧母,是嫂嫂将他养大,包拯称她为嫂娘。

包拯考中进士要到外地做知县。

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为他做了条红烧鲤鱼。

包拯要嫂嫂和侄儿包勉同吃,嫂嫂没答应。

他只好吃掉一面鱼肉,剩下的留给包勉吃。

吃晚饭时,嫂嫂又将剩下的鱼给包拯吃,他就将鱼的另一面给吃了。

第二天,嫂嫂问包拯昨天吃的两条鱼那条好吃些。

“昨天那条鱼很好吃。

”包拯说。

嫂嫂一听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给你做了两条,你怎么能说只吃了一条了呢?”包拯见嫂嫂发火了,连声又说:“请嫂娘息怒,我记错了!嫂娘息怒,我记错了,昨天是吃了两条鱼。

” 嫂娘听了,知道包拯孝顺,不惹自己生气,但却严厉地对包拯说:“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给你吃了一条鱼!我一说两条,你为啥不敢坚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大官的脸色就歪曲事实,不敢秉公执法,势必当的是昏官!” 包拯听了嫂嫂一番话,方知昨天嫂嫂给自己吃鱼的良苦用心,忙撩衣跪倒,说道:“嫂娘教诲,黑子我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后来,包拯为官果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受到世人敬仰,名留千古。

包公的故事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的包公真的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吗?

关于包公,也就是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当然是假的。

胡适就在给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做序时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

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还有一个叫做包龙图。

上古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后人不知道谁发明的,只好归到黄帝身上,于是黄帝成了上古的大圣人。

中古有许多制作,后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创造的,也就归到了周公身上,于是周公成了中古的大圣人,忙的不得了,忙的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种有福的人物,我曾替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箭垛式的人物”。

这里的包龙图就是包拯,因为其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故而被称为包龙图。

而很显然,在胡适眼里,包拯被神话的运气是可以和黄帝、周公这种上古圣人相比的,那问题来了,包拯是什么时候从一个北宋大臣变成断案如神的包公的呢?这还得拜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龙图神断公案》所赐。

大家都知道,明代是一个小说云集的时代,那时期的文人热衷于写小说来反映社会,于是当时就出现了一本叫做《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的小说,所描写的正是包公断案的故事,编者为“饶安完熙生”(笔名,当时小说作者为了避免暴露真实身份而被衙门抓捕,多用笔名),传播也不广。

到了明代末年,一个叫做安遇时的人开始收集民间包公断案的故事,再和上述书籍混合,写出了《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即《龙图神断公案》、又名《包公案》,刻画了一个刚正不阿,锄强扶弱的包公形象。

到清代嘉庆年间,石玉昆再以《包公案》作《三侠五义》,我们所熟知的展昭,公孙策,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白天断阳案,晚上断阴案等设定皆出自此。

那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呢?实际上在真实历史包拯也确实以刚正不阿,直言直谏闻名北宋朝政,只是未到小说这般神奇,并且在开封府也仅仅做了一年半的权知开封府,而不是小说中的开封府尹。

反差最大的是真实历史上的包拯身材比较瘦小和皮肤白净,不是小说中身形魁梧,皮肤黝黑,还有月亮胎记。

包拯,又一个被艺术作品带跑偏了的人物!说包拯铁面无私一点儿不为过,说他刚正不阿也无可厚非!但说他断案如神就有点儿偏离历史了。

原因有三!其一,包拯就没有真正干过开封府尹!虽然“府尹”这个官职跟今天的市长差不多,但当时的东京卞梁也就是开封可是北宋的首都所在!就和今天的北京一样重要,甚至尤有过之!所以,开封府尹必须要位高权重,而且必须是皇帝的亲信!毕竟皇帝的最后一道防线岂能儿戏?!所以,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尹基本上都是郡王担任的,而这些人不可能所有琐事都亲力亲为,因此也就多了一个职位,那就是权知开封府。

包拯的职务就是这个。

而这个职务更多的是处理琐事和进言。

有点儿像市长秘书的职务,但实权要比市长秘书大很多!说是副市长也差不多。

毕竟权知开封府是要上朝的!通常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担任。

前面说过,由于琐事很多,因此断案这种工作包拯就很少参与,所以,说包拯断案如神就有些扯了!其二,包拯之所以铁面无私并不是因为判案,而是因为敢于“死柬”!前文说过,权知开封府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向皇帝进言,告诉皇帝民间的疾苦和不平,更要劝谏皇帝广施仁政,还得时刻提醒皇帝明君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这种触天子霉头的工作经常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而包拯总是憾不畏死,所以铁面无私的名声也就坐实了。

最后,之所以包拯黑面的形象深入人心还是因为他刚正不阿的,为民请命不要命的情怀。

人们认为黑面的形象更能体现正直,所以原本白面书生形象的包拯也就变成了黑色!一个是有历史证据证明的!陈列在故宫博物院南熏殿内就有950多年历史的包拯画像,上面很清晰的画着“白面包拯”。

而民间之所以把包拯说成是断案如神的神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神探的形象总比一个“言官”的形象更亲民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75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