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
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意义:清明果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是中国南部、中东部汉族特色小吃。
人们又称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清明蒿子粑”等。
尤其是江浙沪一带,清明果被人称作清明团子,艾米果。
福建省和广东省小部分地区,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均有制作食用清明果的习俗。
扩展资料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最初的寒食节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麦粥,后来才慢慢多样化,青团的历史记载仅以现有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
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清明果是什么东西?大家清明节都会做清明果么,说说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谢邀!清明节做清明果,这样的习俗我们那里没有。
至少是我记事的时候就没见过。
那时候破四旧树新风,不信封建迷信,估计即使有什么传统习俗,也被渐渐革除了。
上清明坟,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大肆风行起来。
不是说原来不上坟,那时候总得躲躲藏藏的,没有形成风气。
祭祀先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饮水思源,追忆往昔,带给人们的总是前进的动力。
反过来,也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一代人努力奋斗过了,按照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又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流露。
春暖花开,去踏青扫墓,磕头烧纸,插鲜花,缅怀先烈,先人,祭祀祖宗祖先合情合理。
我们那里如今过清明节,就叫“上清明坟”。
上坟的时间并不一定在节气当日。
“新清明”就一定会提前的。
所谓新清明,就是祭祀刚去世不久的亲人。
“老清明”稍晚两天去祭祀。
清明前后总是鞭炮声不绝于耳。
各样花插满了荒场坟地。
偶尔也能听到哭诉之声。
总之,杜牧《清明》诗里描写的那种“欲断魂”的感觉和心情还是有的。
谢谢邀请。
吾乡清明大似年,这两天太忙,没空坐下来答悟空问。
吾乡清明要游含山。
游含山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含山上唐朝建庙宋朝建塔,想必这游含山就是在那个时候就有了。
清明节游含山,现在叫蚕花节。
这是改革开放后有段时间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各地的文化节层出不穷。
吾乡含山清明独特,自发游含山者每年都有十余万之众,取个蚕花节名正言顺。
从此含山有了蚕花节,其实就是清明游含山。
清明游含山历史悠久,经久不衰。
传说清明这一天蚕花娘娘的要到含山上走一趟,留下蚕花喜气,谁沾上这喜气,这年的蚕花肯定廿四分。
意思是这年养蚕喜获丰收。
我想,这蚕花丰收为啥叫廿四分,为啥不叫廿八分呢?吾乡有句话,叫“三八廿四口才顺。
”意思大家都知道。
三八,三个“8”,很吉利的数字。
看,玩数字游戏,古人就已经会了。
这蚕花娘娘就在含山。
这方圆十几里地点养蚕人家都得到含山上沾点蚕花喜气,期盼有个蚕花廿四分。
小辰光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就盼着清明的到来。
一来可以吃芽麦塌饼,这是清明前后才有的甜食。
二是可以游含山。
那个时候上含山是没有路的,老底子用石板铺就的蚕花路没见过。
现在的路是重新设计用混泥土铺就的水泥路。
当然也不用买门票。
我们几个伙伴从南山脚的龙背脊上去,那里可以看到含山山塘桥和那条唯一的用石板铺就的的小街;可以看到古运河的水潺潺流淌,船儿南来北往;也可以看到山西那边田野上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从龙背脊上去就是含山塔。
高高耸立,确实有湖笔的样子,难怪又叫笔塔。
侬家遥对含山住,亲缚银毫染胜尖。
这是善琏人做湖笔真实写照。
清明游含山,最热闹的是看山塘港里的快扳船,拳船和标杆船。
快扳船是一种农用小木船船舷两边各有四五把船桨,船稍原本只有一把橹,但为了船的动力更足又加了一把橹扯绑的在船舷外用一块板挑出快扳船当然是比谁的船快。
比快慢,却没有裁判。
一般在西山脚下的山塘里,自己挑选对手,然后向南进发。
谁先通过山塘桥,谁就是胜利者。
比赛开始,船里敲鼓的有节奏的敲,便于划桨摇橹的人动作划一。
咚咚响鼓声响起,船桨划在水里,溅起的白色浪花,船如离弦之箭快速前进,岸上的人,上塘桥的人齐喊加油。
快板船鱼贯穿过山塘桥,一波比赛结束。
不过,比赛没有任何奖品,完全是自娱自乐。
拳船最有名的是练市施家浜的,拳术应该是南拳的一种,小辰光不懂,大了也不懂啥叫武术。
只知道看热闹。
标杆船是在船上插一根竹竿,当然比较粗,又比较柔,很有韧性。
表演的人爬到竹竿上部,系好保险绳,然后手一松,人就像蜘蛛挂线似的直往下掉,快要碰到船面时,保险绳正好拉住绷挺。
这样的表演惊险刺激,看的人不禁喊出声了。
现今,快扳船已不见踪影,标杆船曾在蚕花节上出现过。
拳船,练市镇开始重新组建,已在练市的民俗活动展示新的风貌。
但愿这些传统的民俗项目得于恢复。
清明游含山,最忙的当然是含山人,因为要招待亲朋好友。
含山人都这样说:“含山头媳妇烧煞个人,含山头女儿看煞个人。
”这种说法很形象,也很到位。
你想,含山的媳妇忙里忙外要烧给客人吃,含山头的女儿们都嫁出去了,她们是回娘家做客的,是客人啊。
含山清明节,虽然比以前少了些什么,而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申请中,他是古运河的一部分,也是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每年的祭拜蚕神也办的有声有色。
愿这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