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习俗#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对清明节有不一样的过法。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门上挂艾草的习俗一般南方的民族比较多,清明前就开始准备了。
我们属于中原汉族移民到福建的,小时候我们扫墓坟头插松树枝,还用清明节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
填土和除去墓前杂草,烧纸钱并燃放鞭炮。
然后还有清明戏和户外踏青。
而门上挂艾草,用艾草洗澡,穿新衣服,然后还用艾草水煮的鸭蛋用网串起来给每一个小孩一串。
这是我们这福建闽中端午节的习俗。
说说你们那里清明节的习俗哈,感谢关注哈
清明节门上挂艾草、身上挂艾包。
这个已经是过时不候的习俗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一点的80后之后、城市里面的人来说,不知道有几个人还了解清明节要挂艾草、身上要戴艾包……对更多年轻人来说,包括清明节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节日,在于其“带薪休假”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从小到大,我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和体验:1、有薪假期;2、祭祖的日子;3、家族聚餐。
直到定居广西贺州后,由于家人为客家人,不管在外住在哪里,都以老家作为遵守习俗的所在、每年清明节之前就赶回老家,准备一大家人一起祭祖。
所以清明节在我自己的小家里完全没有仪式感。
但住我家对门那位邻居,是老公老家隔离镇上的客家人,倒是把仪式做得很足……在清明节返乡下的老家之前,他们的门口一侧必定挂上长长的艾草、在进出之间可见其腰间的皮带上,还挂着一个小小的艾包,随着走动,擦身而过时可以闻到淡淡的、独特的艾草味道。
这束艾草一直悬挂在那里,从青翠欲滴到干枯,直到端午节,才更换另外一束新的艾草,另加几片菖蒲草。
这束独特的门饰,就一直等到春节之前,要更换春联时,才摘下来。
跟邻居偶遇闲谈时,才了解到原来在门口插艾草的习俗,是用来驱除蚊蝇、驱毒除瘟。
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遵守传统的邻居,我还真不知道清明节会跟艾草、艾包有这样紧密的联系。
其它地方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