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什么求书

匡衡什么求书,第1张

匡衡什么求书 匡衡除了凿壁偷光和会读《诗经》外,还有什么历史贡献和文学成就?

谢谢邀请。

一.匡衡是一个有功有过颇有争议的历史名臣。

(一)功劳:1.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户晓,让匡衡成为贫贱志坚、勤学上进的榜样,激励着一代代求学之人。

读书始终是改变人命运的一个重要途径,匡衡通过读书学习,最终使自己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跻身王侯将相之列,成为一代名臣。

2.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匡衡除了凿壁偷光的故事。

就是他受到汉元帝的青睐。

匡衡进入官场后,恰巧赶上一个“柔仁好儒”的皇帝―汉元帝。

汉元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好些都是匡衡同乡,如萧望之、疏广、疏受等人,他们皆是有名的儒臣。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自然灾害,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赞赏,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接下来的时间,匡衡再次发挥自己特长,多次给汉元帝讲《诗》,深受皇帝赞赏。

公元前36年,匡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

位极人臣的匡衡,成为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典范。

3.匡衡还是做出了一个儒家宗师应该做的事,。

他在汉文帝时,匡衡不得不吸取萧望之蛮干硬拼的教训,退缩以自保。

汉文帝死去。

他上疏d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最终为朝廷铲除了奸佞。

这是他的一大功劳。

4.移植石榴,造福后人。

石榴作为西域特产也传到中原,成为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稀有树种,但只种植在皇家宫苑之中。

匡衡利用做丞相的便利,把石榴移植到老家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两千多年来繁衍培植,到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

(二)过错:1.子女教育不成功。

有一次匡衡的儿子酒后杀人,被抓入狱,事情发生以后,匡衡赶紧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

要求辞职,可皇帝依旧不许,让匡衡把衣帽和鞋子穿戴好。

2.私占土地。

匡衡的封地本在临淮郡僮县安乐乡,结果被人搞错了,把另一块土地当做了他的封地,这封地面积就多了四百顷。

这个事情匡衡本来知道,也在想办法解决,可一直就没有解决好,这回被人捅到了朝廷上。

因为土地这个事情比较严重,汉成帝虽然没有治匡衡的罪,可也下令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贬为平民。

二.给我们的启示1.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虽然有许多弊病。

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确实通过科举考试使一些无有地位的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匡衡能脱颖而出一是靠其才学。

二是遇上汉文帝这样的伯乐也很重要。

2.官场险恶,正直的官更难做。

在各种矛盾中生活,确实很难。

正所谓:无官一身轻。

3.子女给老子抹黑古今大有人在。

重视家教,很有必要。

4.为官一世必须做到廉洁。

四百顷土地,不是少数目。

匡衡不会不知道。

连匡衡这样有见地的人都营私枉法,可见当时官场中贪污者不在少数。

5.一个人的一生,大多数开始发愤图强,能到晚年仍然保持晚节才是最可贵的。

匡衡的一生功过全有。

我以为他的一生可以作教材来用。

有关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我国早已成为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

其实匡衡先生除了因为凿壁借光而学有所成成为汉元代鼎盛时期的一代硕儒,是解读诗经的权威专家、此外他还学以致用在汉元帝时期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此岗位上又屡建奇功,比如为巩固大汉江山d核了当道的奸臣石显,且被封为了安乐侯,虽然最后因为其子不孝导致晚节有亏,但是综观一生他是我国学者型领导自学成才且是将相之才的典型范例或者称之为中国古代自学成才的始作俑者。

最后谢谢朋友们的热情邀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928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