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哪个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哪个,第1张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哪个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有几种乐器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共有14种乐器。

乐队编如下:一、木管组1、短笛(只在第四乐章使用)2、长笛3、双簧管4、降B调单簧管、C调单簧管5、大管6、低音大管二、铜管组1、降E调、C调法国号2、降B调小号3、长号(中音长号、次中音长号及低音长号)三、打击乐组1、定音鼓四、弦乐组1、第一、第二小提琴2、中提琴3、大提琴4、低音提琴扩展资料《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

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怎么创作的?

第五交响曲,是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

该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该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

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

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 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命运”第 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 快板;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 “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

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他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

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豫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

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

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

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

一连串的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更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向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贝多芬为他的第五交响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辛勤劳动,从1804到1808年。

在此期间,为了创作另一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曾暂时中辍。

另一部交响曲因完成较早,所以编为第四。

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

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

接着,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

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

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

突然,两个强烈的和弦将它阻截住。

瞬间的沉寂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在圆号声部奏响。

随即,抒情的第二主题呈现,这是作曲家内心的写照,在这安谧、温暖的音乐中作曲家表达了渴望安宁的心境。

此时,躲在低声部的命运主题越来越执拗、坚决,伺机重占领地,然而,一个强有力的坚定的旋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将它淹没。

在这段音乐的末尾仍可听到厄运的挣扎声。

第二乐章,凶残的命运终于露头了,它阴暗地、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着,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以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人的一切。

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它在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渐渐地,音乐的力度在减弱,音区频繁交换,音调低抑、不稳定,似乎是对斗争产生怀疑、动摇。

突然,命运主题又凶猛地闯入,它粗野地呼号着,在大爆发的高潮中进人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时而不安,时而跃跃欲试。

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

使它停下了脚步,这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随后,命运主题继续向前进行,试图主宰一切的势头愈发强烈。

当第二主题奏响时,阴霾暂时消失。

但厄运不肯罢休,直到强有力的坚定旋律把它吞没。

乐章结尾,人与命运的搏斗更加激烈。

开始时,命运主题以强的力度、宏大的音响傲然伫立,而后,号角性的音调奏响,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断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驱逐厄运的力量。

几经搏击,人还是没能摆脱凶狠残酷的命运,音乐在命运主题不可一世的锐气中结束这一乐章。

“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评)“贝多芬用c小调来体现英雄……来呈现作曲家最外向的性格,此时他拒绝任何妥协。

”(美国钢琴家、音乐著述家查尔斯·罗森评)“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调动一切激情,迸发出全身心的呐喊,我们才能坚定地活下去,成为灵魂的守望者”。

“这部天才的狂想曲”有着“无与伦比的内在联系”,并“深沉而亲切地”将听者“带入无止境的精神世界”中 。

(德国文学家E. T. A.霍夫曼评)“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像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

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德国音乐家舒曼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00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