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故宫琉璃瓦来自山西匠师,琉璃厂至今还留有不少传说故事(感谢邀请,本文约950字,阅读需时4分钟)故宫的琉璃瓦是一种建筑构件,基本上等于同陶器、瓷器,只是叫法不同;我们身上佩戴的琉璃,则讲的是装饰品,一种西方的玻璃舶来品,两者完全不同。
1、北京琉璃厂在北京,有一处古玩市场全国知名,它就是琉璃厂。
事实上,琉璃厂这条古老的文化街,原来还真就是烧造建筑琉璃的地方。
辽金时期,这一带为京城东郊一个村庄,本村出土辽代古墓中将此地记载为“海王村”。
明朝初年,定都北京,皇城需要大举营造宫殿,除大量从临清、房山、苏州、曲阳调运砖石外,屋顶还需海量的琉璃瓦覆盖,于是便就地烧造。
在此之前,从山西潞安迁移到这里有赵姓艺人,官窑最早便是由来自山西的艺人主持烧造。
由于宫廷营造工程浩大,需要的琉璃瓦靠赵家窑无法满足,便在南城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设立琉璃厂,专烧琉璃瓦,供应皇家使用,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内厂”和“外厂”。
2、建筑琉璃琉璃,本是以铅硝为助溶剂,烧汁而成的带釉陶器,原自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历代叫法不一,有称“釉陶”的,也有记载为“金银釉、三彩、缥瓦”的,这种钳釉被用到建筑上之后,才正式定名为琉璃。
这个名称,并非中土自创,确实来自于魏晋南北朝时从海上远洋而来的色玻璃琉璃制品,两者被混淆,在古代也把玻璃琉璃叫做料器、烧料,在文献上不好区分。
根据文献记载和艺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元大都的宫殿琉璃也是由山西赵氏烧造,明清两代除山西籍琉璃艺人主持琉璃厂外,还特地从太原、晋中介休、晋城阳城调遣琉璃匠师,后者落户北京,技艺传承至今。
3、山西琉璃汉代的铅釉陶器出土文物不少,在汾河流域的中下游颇多,以灶屋、仓模、壶鼎等冥器最有代表性,这些冥器红泥胎质,褐色、绿色釉,通常挂釉较厚是早期琉璃。
自北魏开始,都城(平城,即大同)建筑上开始应用琉璃,宫殿的台基和鸱尾以使用琉璃,可惜至今实物不存。
大同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北侧琉璃,形制高耸,应是辽代作品;朔州崇福寺正殿为金代遗物,明清两代的精华作品多集中在山西晋中的介休一带,如后土庙、城隍庙、琉璃碑,喜欢的朋友可前来山西欣赏。
关注【亦文亦物】,实地考察山西国宝,看更多顶级经典文物、古迹艺术
元朝时进京开窑场 建故宫也建九龙壁 皇太后特批观音院 铅中毒祖先有辛酸——— 近年故宫博物院在大修宫殿时,换下来的许多清代琉璃瓦背面都印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制瓦责任人戳记:“窑户赵士林,配色匠许德祥,房头许万年,烧窑匠李尚才”。
同样的琉璃瓦在我家也藏有一块。
戳记上名列首位的那个“窑户赵士林”,就是我的第27代祖先。
兴建元大都“琉璃赵”应召进京 我叫赵石岩,是“琉璃赵”第35代后人,家住北京门头沟区琉璃渠村。
赵家祖籍山西榆次县南小赵村,世代从事琉璃烧造,人称“琉璃赵”。
近年山西省的许多古庙在维修时,都发现过印有赵家窑戳记的老琉璃瓦。
1267年兴建元大都时,我的第17代祖先应朝廷征召来到大都,在今天的和平门外琉璃厂附近开设琉璃窑,为元朝的皇家烧造琉璃瓦。
琉璃厂的地名由此而来。
烧琉璃瓦所需的矿料叫“坩子土”,产自永定河西岸琉璃渠村的对子槐山一带。
《元史·百官志》记载,元大都曾设有4个窑场,其中一个叫琉璃局。
相传琉璃渠的村名,就是由“琉璃局”一词演化而来。
到了明代,琉璃厂被列为工部五大厂之一,烧琉璃瓦所需的坩子土仍然取自琉璃渠村。
产量增大为避污染琉璃厂迁到琉璃渠 清代乾隆年间大兴土木,三山五园和皇宫御苑工程不断,琉璃瓦需求激增。
为了扩大产量,也为了避免城市污染,乾隆皇帝下令将琉璃厂从城里迁至京西的琉璃渠村。
这里背靠盛产矿料坩子土的对子槐山,面临水源充足的永定河,又距门头沟的煤矿不远,确是建窑烧瓦的好地方。
乾隆时期掌管赵家窑的是“琉璃赵”第26代后人赵邦庆,他迁居到琉璃渠村后,在永定河西岸的村口建造了一座三官阁过街楼。
因“三官”之中有个“水官”,人们希望能借此消弭永定河的水患。
三官阁至今仍矗立在村口,是北京市级文保单位。
故宫琉璃瓦如烧造不好惟“琉璃赵”是问 赵家窑在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时期,为皇家烧造了大量琉璃瓦。
著名的北海九龙壁就是赵邦庆于乾隆二十一年烧造的。
由于赵邦庆的儿子赵士魁考中了武进士,在江西当了总兵,赵邦庆就将烧造秘方传给了侄子赵士林。
乾隆做了太上皇之后,嘉庆二年(1797年),皇宫里的乾清宫和交泰殿失火焚毁,一年以后重建完工。
这次重建所用的琉璃瓦都是由赵士林烧造的。
在清代,琉璃饰件的花样是由“样式雷”设计的,如样式不好,惟“样式雷”是问。
如琉璃瓦烧造不好,则惟“琉璃赵”是问。
慈禧特批祖先修建皇家规格观音院 “琉璃赵”第30代后人赵春宜赶上了慈禧太后兴建颐和园及扩建西苑三海的大工程。
他担任赵家窑掌门人时期,在村口三官阁的西边兴建了带有花园的大宅院,人称“花园子老宅”。
这座大宅院有前后两进院落和东西跨院,居室地下都建有地坑,到冬天方砖地板都是热的。
我的父亲赵达祥即于1954年出生在这座老宅的西厢房。
在清代,每年四月初一,西郊妙峰山都有大型庙会,大批游客要去赶会进香。
琉璃渠村地处通往妙峰山的“香道”路口,赵春宜在路口旁兴建了装修华丽的观音院,院中的五彩琉璃观音像也是由赵家窑烧制的。
据老人们讲,赵春宜建造观音院是经过慈禧太后特批的,所以殿宇梁架上才能使用皇家规格的“金龙合玺”彩绘和苏式彩画。
观音院的庭院四周都砌筑着带有圆孔的柱础石,是为安置立柱搭建茶棚而特设的。
每逢四月初一大批游客去妙峰山赶会时,赵家窑就在紧傍路口的观音院搭建茶棚,向过客提供茶水和粥食。
这个茶棚名叫“万缘同善”,在京西很有名气。
现在我家还藏有当年茶棚供粥用的大琉璃粥缸。
赵春宜留下的花园子老宅和观音院如今都是门头沟的区级文保单位。
协和医院、中山陵、天安门琉璃瓦均出自赵家窑 1916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买下东单三条豫亲王府,在府址兴建了协和医学院,即后来的协和医院。
协和医院楼顶上的绿琉璃瓦就是由赵家窑烧造的。
1926年,南京兴建中山陵,陵墓所需的琉璃瓦也是向赵家窑订制的。
民国时期的许多知名建筑如北京图书馆(今国图分馆)、庐山美龄宫等,也都使用赵家窑的琉璃瓦。
1949年8月9日,为筹备开国大典,北京市政府建设局向赵家窑订购琉璃瓦,用于修缮天安门。
烧窑的代价掌门人短寿无子女 故宫老琉璃瓦戳记上所提到的那4种行当中,“窑户”是指窑主,即掌门人;“配色匠”是指配制彩釉的师傅;“房头”是指制作鸱吻和脊兽的师傅;“烧窑匠”是指掌握火候的烧窑师傅。
其中以配制彩釉最为关键,配色匠只掌握百分之九十的配方,而最为要紧的秘方只能由窑主一人掌握并亲自 *** 作,那个秘方叫“配色折子”。
老工艺秘方中含铅,用来提高彩釉的融流性和光亮度,因此赵家历代掌门人多因铅中毒而无子女,并且短寿。
掌门人通常是将同辈兄弟的儿子过继给自己,以传承秘方。
我的曾祖父赵学礼执掌配色秘方,在1959年去世时还不满60岁。
我的祖父赵树均只在窑场中干过短暂的几年,所以他才能活到76岁,并且养育了我的父亲、叔叔和4个姑姑。
现在的新工艺用硼砂取代了铅,因此工人不会中毒,但也有人说无铅的琉璃瓦釉色不如老琉璃瓦鲜亮耐久。
1954年,赵家窑改为国营企业。
这一年我的父亲赵达祥才出生,他没有继承祖传的琉璃工艺。
我今年才20岁,现在首钢工作,也没有接触过琉璃生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